爱问疾病

爱问首页 爱问商城

病毒性肠炎

2016-03-16 0 爱问知识人
介绍病毒性肠炎简介

病毒性肠炎(viralgastroenteritis)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类病毒。此外,嵌杯样病毒、肠腺病毒、星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亦可引起胃肠炎。本病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暂停乳类及双糖类食物。吐泻较重时用止吐剂及镇静剂。口服或静脉补液以纠正和电解质紊乱。

病因病毒性肠炎病因

环境因素(30%)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

病毒感染(35%)

易感人群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以9~12月龄发病率最高,6月龄以下少见,但近来人工喂养新生儿发病也较多,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或呈轻症表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则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在青壮年中造成流行。

气候因素(30%)

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秋冬寒冷季节(12月~2月),但热带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轮状病毒成人腹泻可在一年四季发生,但流行和暴发在我国多发生于4~7月。

发病机理

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脱落,代之以缺乏消化酶的鳞形或方形上皮细胞。因此正常肠粘膜上存在的绒毛酶如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均减少,导致吸收功能障碍。由于乳糖及其它双糖不能被消化吸收而滞留在肠内,造成肠粘膜与肠腔渗透压的改变,使液体进入肠腔而造成渗透性腹泻。

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皮细胞可变为方形或不整形,但多数肠粘膜细胞尚正常。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空泡变性,内质网中有多量轮状病毒颗粒。

预防病毒性肠炎预防

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对病人粪便应消毒处理,重视水源及食物卫生,餐具中进行消毒,婴儿室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并发症

病毒性肠炎并发症

并发症

便血 缺铁性贫血

一、慢性肠炎日久易引发严重并发症中毒性肠扩张是慢性肠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病人,死亡率可高达44%,而且还易并发肠穿孔,多为肠穿孔严重型。

二、慢性肠炎便血诱发致命疾病便血是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另外,长期慢性出血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这时一定要注意及时进行输血治疗。

三、慢性肠炎腹泻隐匿息肉,癌变很多患者都以为出现腹泻只是一般的受凉,饮食不卫生等原因造成,其实慢性肠炎是最常见的原因。而且事实上慢性肠炎患者超过五年,引发肠息肉,以及肠息肉癌变率极高。

四、慢性肠炎过久谨防肠道狭窄肠道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肠炎病例,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症状 病毒性肠炎症状
常见症状

婴幼儿轮状病毒以9~12月龄发病率最高,6月龄以下少见,但近来人工喂养新生儿发病也较多,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或呈轻症表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则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在青壮年中造成流行。传染源患者与无症状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

普通轮状病毒肠炎,潜伏期1~3天。病情差别较大,6~24月龄小儿症状重,而较大儿童或成年人多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起病急,多先吐后泻,伴轻度、中度发热。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肠炎潜伏期2~3天,起病急,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以腹泻、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腹泻每日3~10次不等,为黄水样或米汤样便,无脓血。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病程3~6天,偶尔可长达10天以上。

鉴别诊断病毒性肠炎诊断鉴别

(一)流行病学在秋冬季发生的水样腹泻,尤其有较多病例同时发生,应考虑有本病可能;

(二)临床表现急性水样腹泻,中毒症状较轻,病程自限;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正常,少数偏高,分类淋巴细胞增加;

2.大便常规及培养大便镜检大多无特殊发现,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特异性诊断实验(1)取粪便作直接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2)用酶联免疫附试验或免疫酶斑试验(Immnnoenzymedottest)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从粪便中提取病毒RNA,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检查有无轮状病毒的RNA电泳图谱,既有诊断价值,又可区别不同型病毒感染;(4)血清学检测,感染后5天,血中可检测出特异性IgM抗体,亦有助于本病诊断。

检查

病毒性肠炎的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正常,少数偏高,分类淋巴细胞增加;

2.大便常规及培养大便镜检大多无特殊发现,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特异性诊断实验(1)取粪便作直接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2)用酶联免疫附试验或免疫酶斑试验(Immnnoenzymedottest)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从粪便中提取病毒RNA,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检查有无轮状病毒的RNA电泳图谱,既有诊断价值,又可区别不同型病毒感染;(4)血清学检测,感染后5天,血中可检测出特异性IgM抗体,亦有助于本病诊断。

治疗

病毒性肠炎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7-14天

治愈率:85%-95%

常用药品: 乳酸左氧氟沙星片诺氟沙星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病毒性肠炎西医治疗

本病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暂停乳类及双糖类食物。吐泻较重时用止吐剂及镇静剂。口服或静脉补液以纠正和电解质紊乱。

西药药物:

(1)柳氮磺胺吡碇(SASP)。本药在肠道内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与碘胺吡碇,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或白细胞介导的氧自由基形成,能消除炎症。

(2)甲硝唑。主要用于各种厌氧菌感染、阿米巴病及丝虫病等。

(3)激素类。具体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4)硫唑嘌呤 。此类药物在体内产生硫嘌呤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淋巴细胞的增殖,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

中药辩证疗法。经由效灵清肠方三步清肠,第一步以清肠道之毒,第二步以复肠道之功能,第三步以强肠道之免疫。通调全身,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病毒性肠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护理 病毒性肠炎护理

应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对6--24月龄幼儿口服含各型轮状病毒的减毒疫苗,可刺激局部产生IgA抗体,为目前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0 0 分享

分享到

取消

微信分享

方式1:复制链接发送

方式2:二维码方式

长按二维码保存,在微信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