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万个问题
87万个问题
给你提供一份
“第4行‘实际利润额’: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减除以前年度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
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这三项之间是没有勾稽关系的,直接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填列即可。
营业收入: 你的账户上的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视同销售收入</p>利润总额:你财务会计报表(损益表或利润表)上的利润总额+或-应纳税调整的增加或减少。</p>以后遇到帐务问题需找自己,找财务会计书,参加税务知识培训。</p>
以前各季度的累计数》分为《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附表.本书中《...由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采取季度预征,年度汇算清缴,因此季度申报表数据均按累计数据填报. 您单位按季预征得话,那您年度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就应当是以前各季度的累计数
这个不改也没关系,所得税按年核算,季度申报时,只要按申报表缴纳税金就没问题。税务局不会查季度的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给好评啊,亲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二、本表表头项目: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三、各列的填报1、“据实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第9行:填报“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填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纳税人当期应补(退)所得税额为“累计金额”列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的数据。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16行:填报表内第11行至第14行、第16行“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四、各行的填报本表结构分为两部分:1、第一部分为第1行至第16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至9行;实行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1至14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6行。2、第二部分为第17行至第22行,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在填报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填报第18至20行;分支机构填报第20至22行。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其中包括从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本行填写按本期取得预售收入计算出的预计利润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4、第5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5、第6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6、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第7行≤第6行。7、第8行“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8、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次应补(退)预缴所得税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时,填0,“本期金额”列不填。9、第11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10、第1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依据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季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4按月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1211、第1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12、第14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的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第14行=第12行×第13行13、第16行“本月(季)确定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依据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季)应缴纳所得税额。14、第18行“总机构应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9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4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6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15、第1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4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6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16、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9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4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6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分支机构本行填报总机构申报的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17、第21行“分配比例”: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分配表》中确定的分配比例。18、第22行“分配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当期总机构申报表中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本表第21行“分配比例”的数额。
由于纳税人申报企业所得税填错金额,需要前台税务人员删除报表,因此纳税人应持相关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税务登记证副本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前台进行申报。</p><br/>
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是个简表,列明收入、成本、利润然后就是嫉妒预交所得税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依据企业所得税法以及有关企业所得税的政策,需要按账务数据和税法政策规定,做详细的申报。 比如业务招待费的调整,将超支的业务招待费调增纳税的企业所得额(纳税利润)。
社会团体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的很清楚,企业无论盈亏都是按规定时限报送申报表及相关资料。这里的企业包括社会团体(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当然非盈利性社会团体是不征税的(所得税法有免税条款),但是应履行纳税申报义务。按照中国的税法,学历教育是不用缴纳所得税,但各种技能培训就需要缴纳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如何合法的避税,主要看一下几点:1、你这个实体的取名和工商执照上的营业范围;2、财务处理时如何列支收入;3、申报时要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条款。总之,专管员好办,稽查的难缠。
1、营业成本包含开办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2、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等于利润总额 3、本期数填10-12月累计数,累计金额填全年累计数
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是个简表,列明收入、成本、利润然后就是嫉妒预交所得税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依据企业所得税法以及有关企业所得税的政策,需要按账务数据和税法政策规定,做详细的申报。 比如业务招待费的调整,将超支的业务招待费调增纳税的企业所得额(纳税利润)。。
1、营业成本包含开办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2、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等于利润总额
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季度中的利润总额是指累计数,当期应缴纳的税款是按季度利润换算为全年利润后,找适用税率再换算为当季应缴纳税款,再减去上期已经缴纳的税款为本期实际应缴纳的税款.
加载中...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