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应该注意些什么?
孩子刚入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孩子如果长期听到“你是全班最好、你是写得最快、你是卷面最整洁的”等表扬,会使他们努力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为了得到表扬,他们会强迫自己把什么都做到最好。万一哪次孩子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没有得到表扬,他们的心里会觉得不平衡、焦虑,最后造成自己无法承受批评、退步和失败。 所以家长在表扬和肯定孩子时,注意对过程和结果都进行表扬和肯定。比如:表扬孩子的字写得好时,可以说“你看你一笔一画写得认真并且有耐心,所以字才写得好看”;孩子听懂了妈妈的话时,家长可以说“刚才宝贝听的时候眼神很专注,会看妈妈的脸,所以你听懂了”;当表扬孩子写作业的速度快时,应该说“你看你在写...全部
孩子刚入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孩子如果长期听到“你是全班最好、你是写得最快、你是卷面最整洁的”等表扬,会使他们努力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为了得到表扬,他们会强迫自己把什么都做到最好。万一哪次孩子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没有得到表扬,他们的心里会觉得不平衡、焦虑,最后造成自己无法承受批评、退步和失败。
所以家长在表扬和肯定孩子时,注意对过程和结果都进行表扬和肯定。比如:表扬孩子的字写得好时,可以说“你看你一笔一画写得认真并且有耐心,所以字才写得好看”;孩子听懂了妈妈的话时,家长可以说“刚才宝贝听的时候眼神很专注,会看妈妈的脸,所以你听懂了”;当表扬孩子写作业的速度快时,应该说“你看你在写作业前,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你注意把铅笔削得很好,而且把橡皮擦也放在很显眼的位置,这样速度自然就快了”;表扬孩子学习成绩好时,应该表扬这是孩子努力的结果。
除此之外,家长应该表扬孩子的进步。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时,他的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物理,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名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
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有了28分,老师似乎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28分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位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90,一减就是0;上次93,这次95,一减就是2。
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考了28分的同学。得到老师的肯定,这个孩子对物理渐渐有了兴趣。 物质奖励能刺激孩子吗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都会对孩子许诺,如“如果你这次考试考好了,妈妈就请你吃肯德基”等等。
有了刺激,也许这次孩子真的考好了。但家长是否想过,第一次一顿肯德基就可以刺激孩子,但每次都这样,肯德基还有用吗?孩子对这种外部刺激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到家长无法满足时,他们是否还会一样努力学习呢?而学习本身的内在动力也转变成了一种对物质的刺激。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个农场里,很多小孩子都喜欢玩扔石头,比看谁扔得远看谁扔的姿势好看。农场主家的玻璃每天都被孩子们砸来砸去,都要换几块。农场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便想了一个办法。他到孩子们中间去说,如果谁扔得好,就奖励他100元钱。
孩子们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就拼命去扔。第二天,农场主给的奖励变成了99元,孩子们仍然使劲去扔;第三天变成了98元……就这样,农场主奖励的钱每天都在变少,直到有一天变到了0。1元钱,孩子们再也不扔了。
奖励的办法有一定效果,但一定要谨慎使用,要恰当使用。惩罚或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这种外部刺激孩子学习的手段同样也是短暂的,而且使用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情绪。 学习动力来源于哪儿 学习拼音如果只作为一种任务,孩子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
在生活中,一些公车牌或广告牌的字下面都有拼音。孩子也许不认识字,但如果家长在带孩子逛街时,让孩子拼一拼牌子上的拼音,这样孩子也许就会觉得拼音很有趣,因为拼音可以让自己把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牌子弄懂。
在生活中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很重要。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孩子学习的真正动力来源于“期望(信心)×价值”的值。信心就是孩子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能取得好成绩的动力。而价值则是孩子对学习的认识,用于生活的价值、学会以后自我表扬和肯定的价值。
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将孩子所学的东西和生活联系起来,多在生活中提示孩子使用,就可以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真正作用,这才是孩子应有的真正的学习动力。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