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宗教

《西游记》里的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西游记》里的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他的真实实际如何?

全部回答

2016-12-11

58 0

     《西游记》中描写的唐僧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他的法名叫玄奘,俗姓陈,本 名_,。生活于隋唐时期的600—664年之间。作者吴承恩輯是取材他往印度取经 求法的历史事迹进行文学创作的。
  当然,《西游记》是一部小说,玄裝的真实事 迹并不像书中所渲染的故事情节。根据历史记载,他的真实事迹是这样的:隋文 帝开皇二十年(600)玄奘生于洛州缑氏县东南凤凰谷陈村(今河南省偃师县陈 河村),兄弟四人,玄奘最幼。
    他的二兄长捷早先出家于洛阳净土寺。玄奘到了十 三岁,也跟着二兄在净土寺出家为僧。据说他在净土寺听法诵经,好学不倦,尤 其对景法师讲的《涅槃经》和严法师讲的《摄大乘论》很感兴趣。
  隋炀帝大业末 年,离开净土寺,随二兄往长安游学,途中得知长安名僧因世乱多避居于蜀地, 便转往成都。  到成都之后,玄奘拜师求教,潜学习,而侧重于《毗昙》。、•《辑论》 等。
  仅仅数年,虽不满二十五岁,而己有不小的名气。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在成 都受具足戒,二年之后离蜀东下,至荆州第一次独立开讲《摄论》、《毗昙》各H 遍。尔后又游学扬州,据说时淮海一带名僧闻风来骤。
    后来又北游相。州、赵州,学 习《杂心》、《摄论》、《成实》等。。贞观元年(627)到达长安,游学京师诸家。而此 时的玄奘,己游学南北,广承诸师,穷尽各说,史书上说他“擅声日下,誉满京 邑”。
   但玄奘从多年来的游学听闻中觉得,各地讲论说法颇不一致,尤其他所注重的法相学《摄大乘论》、《十地经论》,讲说各异,不尽统一,因此很想找到答案。  此时恰逢印度那烂陀寺高僧波颇密多罗来唐译经讲论。
  从那里了解到印度有法相学大本《瑜伽师地论》,有法相学大师戒贤,于是决心前往印度求法。当时出国的禁例很严,玄奘正式陈请没有得到允许。贞观三年(629)因发生灾荒,出国禁令比较松弛,玄奘便乘机西行。
  从长安出发后,为了躲避官府的检查和追捕,昼伏夜行,经兰州、凉州、瓜州,一路结伴而行。  而自夜渡瓤芦河之后,孑然只身,越过玉门关、跋涉五烽,度过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茫茫莫贺延碛大沙漠,九死一生,历经艰险,到达高昌首都伊吾城(今新疆哈密县)。
  在此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优厚礼遇,并得到终身供养的请求。但玄奘志在西游求法,再三辞谢。于是在高昌王遣使陪送下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县)、跋禄迦(今新疆阿克苏)等国,翻越凌山,到达西突厥首都素叶城,这里又得到叶护可汗的通牒信件和陪同使者,顺利通过了簽赤建、窣堵利瑟那以及与印度相邻的迦毕试国,终于进入北印度境。
     从此,玄奘遍游五印、广学诸派经论。至那烂陀寺,拜谒戒贤法师,听受《瑜 伽师地论》等,历时五年。又从胜军法师学习《唯识决择论》等,历时两年。但这 时的玄奘并不局限在法相唯识学说,而广泛学习了与瑜伽行派相对立的《中 论》、《百论》学说,以及因明、声明等学说,又学习了小乘有部的《杂心》、《倶舍》各论,和大众、正量、经部各派的学说,甚至还学习了婆罗门诸派经论,将印度诸派各家学说包罗无遗。
    当时有羯若鞠阇国戒曰王在其都城曲女城设立大会,有五印度沙门、婆罗门、外道等共六千余人参加,有十八国国王到会。大会以玄奘为论主,以玄奘所著沟通瑜伽、 中观二说之《会宗论》、破斥小乘般若毯多《破大乘论》之《制恶见论》为标宗, 任人破难。
  但十八天大会结束,竟没有一人敢提出异议。  于是玄奘声冠五印,得 到大小乘诸派的一致推崇,大乘人尊为“大乘天”,小乘人尊为“解脱天”。其 后,玄奘应邀参加了在钵罗耶伽国举行的万人无遮大会,经过七十五日会毕,最 后辞别东归,沿原来路线经西域诸国,于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回到长安。
  至此 玄奘西行求法,前后历时十七年,取回经典520夹657部。   其后,玄奘主要从事翻译,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玉华宫等地译经 74部,1335卷。所译经论主要以法相唯识学为中心,译出瑜伽行派“一本十支” 各论,大部头的如《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
  又译出小乘有部的《俱舍》、 《婆沙》等阿毘达摩(论书),还译出各类《般若经》的汇编《大般若经》。  玄奘通 过翻译法相唯识经论,开创了法相宗,培养了一大批法相学高僧,著名的如窥 基、圆测、普光、法宝、神泰等。
  玄奘一生,为中印文化的交流,为中国佛学的发展 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他的伟大事迹后世歌颂不绝,更以《西游记》而为中外广 闻,妇孺皆知。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宗教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军事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