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孟子》中“王曰:“吾惽,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 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 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 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 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气“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 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 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 者可以衣帛矣。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锦食肉,黎 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6-06-02

662 0

     被孟子的一番言论说动的齐宣王,在这节中态度诚恳地向孟 子请教学问。于是,孟子便开始正面展开自己的治国方略和施政 纲领。 孟子首先提出有恒产才能有恒心,先丰衣足食,才能授以礼 仪。
  这便是《管子•牧民》中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 荣辱”的道理。其实这也就是先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才能追求 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道理。   孟子已经看到“无恒产者”是破坏社会稳定最大的危险因 素。
  因为在当时,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时,通常都是从富民的角度出 发,容易忽略底层人民的利益。孟子直接提出要让老百姓过上丰 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让他们不仅能够养家糊口,还能进一 步发展自己的产业。当他们不再为自己的生活所累时,再教他们礼 仪,才能起到成效。
       之后,孟子又进入到第二层意思,也就是他所描绘的富民兴 教的蓝图,让齐宣王憧憬未来,就此施行仁政。 本章的第五、六、七、八节在《孟子》原书中为一章,为了便于 理解与阅读,在此进行了拆分。
  这一章是介绍孟子政治学说的重 要篇章,而且很多选段都成了脍炙人口的文学名段,对于研究政 治、经济、哲学、社会以及文学都有重要价值。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