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三纲八目讲的是什么?

三纲八目讲的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6-06-02

257 0

     三纲领是宋明理学主张的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据朱熹注释,“明”就是发扬光大,“明德”就是人得之于天而暂为私欲 蔽障的美德;“亲”读作“新”,“亲民”就是“新民”,使民心除去“旧染之污”而焕然一新;“止于至 善”就是达到完美理想的道德境界。
    三纲领中,“明明德”指个人的道德修养;“新民”,指自明其 “明德”之后,推己及人,教民自新;“止于至善”则是“明明德”与“新民”要达到的目标。 八条目是宋代理学所标榜的“内圣外王”的8个步骤。
  常与三纲领合称为“三纲八目”。也 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朱熹注释:“此八者,大学之条目。”据此,“八条目”自始至终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心环节是“修身”,如《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之前,即三纲领中的“明明德”,是“内圣”的功夫;“修身”之后,即三纲领中的“新 民”,是“外王”的本领。    将个人道德修养与国家天下联系起来,伦理与政治打成一片,本来是儒 家的老传统,但在《大学》中才有了最系统、最精练的表述。
  从此,“格物致知”成为儒教伦理的 经典命题,而“修齐治平”则成为儒家所信奉的人生目标;直到今天,一说到儒家人生哲学,人 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修齐治平”。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