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海市蜃楼是怎么形成的?

海市蜃楼是怎么形成的?

全部回答

2017-10-17

0 0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很多古人寻访蓬莱,总是不得其路, 遥看仙山在海上飘荡,却无路可通。其实他们所看到的仙山大多是海市蜃楼。 那么,什么是海市蜃楼呢?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蜃是一种海洋生物,传说中的蜃能吐出气体,形成楼宇的形状。
  科学家经研究表明,海市蜃楼是一种大气折射现象。  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称为海市蜃楼。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
  根据蜃楼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可以分为上蜃、下蜃和侧蜃;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根据其颜色可以分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等等。  由于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是光线在不同密度的大气中产生折射。
  所以,海市蜃楼的形成与特殊的地理条件有关。一般海市蜃楼的形成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气温反常分布是大多数海市蜃楼形成的气象条件。在平静的海面上航行,或是在海边驻足远望,你有时会看到在大海上空的 地方有船舶或者楼台,可当大风一起,这些景象就消失了,这些就是海市蜃楼。
     我们知道,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是按直线传播的。当它穿过不同密度的介质时就 会发生折射现象。比如光通过三棱镜就会改变方向;放在水中的笔直的筷子, 我们看到的确实是弯折的。这些都是光的折射。
  知道这些后,我们再谈论空气 的密度。空气是由多种气体形成的,最主要的是氮气、二氧化碳、氧气。  从化学 分子质量分析,一个分子的二氧化碳大于氧气大于氮气。也就是说,一般情况 下,二氧化碳总是处在大气的下部,氧气处于中间,氮气处于上部。
  但是这些不 是绝对的。空气的流动会使它们混合在一起。到一定的海拔高度,人会很明显 地感觉到氧气不足,如高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会随着高度上升 而降低。  前面说过,光从一种介质进人另一种介质时,若是密度不同,或者从同 一个介质穿过不同的密度时都会发生折射。
  假设这样一种情况:在地平线之下 有一艘轮船,一般情况下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是这时空气下密上稀的差异太大 了,来自船舶的光线先由密的气层逐渐折射进人稀的气层,并在上层发生全反 射,又折回到下层密的气层中来,经过这样弯曲的线路,最后投人我们的眼中, 我们就能看到它的像。
    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我国渤海有个庙岛群岛,在夏 季,白昼海水温度较低,空气密度会出现显著地下密上稀的差异,在渤海南岸的蓬莱县(古称登州),就会常常看到庙岛群岛的幻影。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睹。
  ”他记录的就是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还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在同一个地方重复出现,比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上空,我国的长岛、惠来等地。二是,出现的时间一致,比如我国蓬莱的蜃景大多出现在每年的五六月份,俄罗斯齐姆连斯克附近蜃景往往是在春天出现,而美国阿拉斯加的蜃景一般是在6月20日以后的20天内出现。
    在古代,西方人把蜃景描绘成魔鬼的化身;我国把蜃景描绘成仙境。比如,秦皇汉武就曾派人到海上去寻找仙山蓬莱。《史记》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  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明朝人陆容《菽园杂记》记载:“蜃气楼台之说,出天官书,其来远矣。
  或以蜃为大蛤,月令所谓雉入大海为蜃是也。或以为蛇所化。海中此物固多有之。然海滨之地,未尝见有楼台之状。惟登州海市,世传道之,疑以为蜃气所致。  苏长公海市诗序谓其尝出于春夏,岁晚不复见,公祷于海神之庙,明曰见焉。
  是又以为可祷,则非蜃气矣。”明朝人袁可立有《观海市》诗和序,整篇描述的都是海市蜃楼。有确切时间记录的海市蜃楼有很多,甚至还有现场录制的视频。这种神奇的大自然现象不仅给了我们一种美的享受,还让一些文人墨客创作了很多优美的散文和诗歌,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海市蜃楼之谜已经破解,但是海市蜃楼带来的美却会永久地留存下去。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