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核算差异有哪些?
(一)资产交换业务的处理不同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无论采用历史成本模式还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都只作为单项业务处理。以支付补价换入资产的会计处理为例,一方面注销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者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相关税费和支付的补价作为换人资产的入账价值,同时贷记银行存款(补价),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若资产交换中涉及的货币性资产超过一定比例(一般为25%),则不属于非货币性交换,此时要按照两项业务来处理,即分别作资产的购进和出售业务处理。
(二)物价剧烈变动时期的会计处理不同
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处于不断波动之中,企业...全部
(一)资产交换业务的处理不同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无论采用历史成本模式还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都只作为单项业务处理。以支付补价换入资产的会计处理为例,一方面注销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者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相关税费和支付的补价作为换人资产的入账价值,同时贷记银行存款(补价),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若资产交换中涉及的货币性资产超过一定比例(一般为25%),则不属于非货币性交换,此时要按照两项业务来处理,即分别作资产的购进和出售业务处理。
(二)物价剧烈变动时期的会计处理不同
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处于不断波动之中,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其总金额不变,而实际购买力则不断变化,物价上涨时有购买力损失,物价下跌时有购买力收益。
当物价波动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时,按照“货币计量”会计假设,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损益不加处理;当物价出现剧烈波动时,按照物价变动会计的要求,货币性资产要计算购买力损益。以便让报表的使用者能够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