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宝宝 学龄期

小孩子晚上常尿床,该怎么办?

女儿快两周岁了,最近一个月来晚上常尿床,是不是缺少什么?该怎么办呢?不过她已经上幼儿园了,会不会是反抗心理在作用呢?

全部回答

2007-04-02

0 0

    一般说来,宝宝在1岁或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
  但是如果3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夜遗症”、“夜遗尿”。  尿床也是病?听起来挺新鲜的,其实一点儿都不稀奇。 孩子尿床有原因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如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
  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男孩子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排除疾病引起尿床的原因,原发性夜遗尿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面的这些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
    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疾病因素 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
  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抱孩子去厕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
  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 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环境因素 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
  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 另外,还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控制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
     如何驱赶“夜尿虫” 如果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先治疗疾病。排除了疾病因素,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遗尿,可以通过耐心的教育,解释和劝慰来纠正。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遗尿症是暂时的功能失调,消除精神负担,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为避免孩子夜间熟睡后不易醒,白天应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中午最好安排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晚饭菜中少放盐,少喝水,少喝汤。 ·睡觉前制止孩子过度兴奋,要孩子养成睡觉之前排空小便再上床的习惯。
   ·父母要培养孩子自觉起床小便的习惯。入睡前提醒孩子自我默述“今晚x点起来小便”,父母还可以在孩子经常遗尿的钟点到来之前叫醒他,让他在清醒状态下小便。 ·训练孩子白天憋尿也可作为一种方法,每当出现尿意时主动控制暂不排尿,开始可推迟几分钟,逐渐延长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对孩子时常鼓励能加强他们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哪一天没有尿床,就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另外。父母千万不要责怪,惩罚孩子。
   遗尿症的“饮食宜忌” ①平时宜常进食具有补肾缩尿之功食物,如羊肉、狗肉、虾、雀肉、龟肉、田鸡、狗肾、猪膀胱、鸡肠、猪脊骨、塘虱鱼、茼篙菜等。  健脾补肾的药粥,山药、芡实、莲子、苡米、金樱子等,亦可变换食用.且持之以恒。
   ②饮食不宜过咸或过甜,忌食生冷,晚餐少进汤粥、饮料及高蛋白食物。 ③晚饭菜中少放盐,少喝水,少喝汤。 夏天是治疗尿床的最佳时间,但还有些父母认为夏天孩子尿床轻了,可能过一段就好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夏天治疗尿床的效果优于其他季节,尤其对冬季高发的尿床、尿急、尿频,夏季是治疗的最佳时机。由于气候炎热,许多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冬季多发病在夏季处于间歇期,在冬季症状凸现的夏季会减轻或者暂时消失,随着季节的转换,它们还会卷土重来。
  这时万万不能认为情况好转而放松治疗,应该抓住时机,在高发季节之前做好治疗预防。  中医传统理论表明:“攻其弱而治之,轻者可去其根,重者则获功倍”。 夏天是人生理机能最为活跃的季节,此时人的精力充沛,免疫力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增强。
  由于皮肤水分蒸发量大,每天睡眠时间相对较短,因而尿床的症状表现减轻,这并不是自愈的象征。劝告遗尿患儿的父母不要因天气的变化尿床症状的减轻就动摇了治疗的决心,应抓住最佳治疗时机,为孩子治好遗尿。
     。

2007-04-02

53 0

    孩子偶尔尿一两次床是完全正常的,就是大孩子也会出现尿床的情况。75%的4岁儿童和85%的5岁儿童偶尔尿床。但是也有不少尿床行为会延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时期。 引起遗尿的原因通常有: 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小时候均患遗尿,其子女遗尿敲发病率约为77%;如果父母中有一人小时候患遗尿,其子女途尿的发病率约为44%。
     膀胱容量小: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对遗尿儿童进行膀胱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他们的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正常儿童,平均要小50%。 睡眠过深:遗尿的儿童晚上都睡得很深,叫也叫不醒,即使叫醒了,往往也还是迷迷糊糊,尿了床也不知道。
  由于睡得太深,以至于大脑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因而发生遗尿。   心理因素:亲人的突然死亡或受伤、父母吵架或离异、母子长期分离、黑夜恐惧受惊等原因均可导致孩子遗尿。
   排尿习惯训练不当:有的家长给孩子使用尿布的时间过长,使孩子不能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有的家长把孩子唤醒以后,让他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最后,也没有看看孩子是否已经小便了,就把孩子往床上一抱。
    这样,孩子就不可能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构成条件反射。 父母要帮助孩子进行一定治疗,包括: 要求孩子定时睡觉(一般在晚上9点)。 去厕所:睡前,一定要求孩子去厕所小便,不要在床边放痰盂。
  因为去厕所小便可以使孩子建立“到厕所去小便”的条件反射。   开闹钟:临睡前把闹钟定在11点,放在孩子的耳朵边上。一般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闹钟是叫不醒孩子的,仍要妈妈去叫,大约经过3个月左右,闹钟就可以把孩子叫醒。
  为什么闹钟要定在11点呢?因为绝大多数尿床孩子的首次尿床时间都是在入睡后的最初3个小时以内,所以要提前1个小时(11点)叫醒孩子。   少喝水:要求孩子睡前(一般从晚饭后开始)不要喝水、不吃水果,目的在于减少尿量。
   别兴奋:在孩子睡觉前,家长不要逗引孩子,不要让孩子看惊险的电影或电视,也不要给孩子讲会使他“激动”的故事。因为睡前过于兴奋,孩子就会睡得很深,容易尿床。   定时叫醒孩子(一般在晚上11点)。
  应注意: 要醒透:不仅要叫醒孩子,而且一定要使孩子彻底醒“透”,否则就会尿不干净,后半夜就容易尿床。 去厕所:在孩子醒“透”以后,不管天气有多冷,一定要让孩子去厕所小便,决不可以尿在床边的痰盂里。
    这样做,一方面孩子从床边走到厕所,有助干醒得更“透”一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使孩子建立起“到厕所去小便”的条件反射。 父母陪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了解孩子小便的情况:是否尿了?尿得是否干净? 父母先尿:目的是诱导孩子小便,有利于孩子尿得更干净些。
     一般来说,经过上述“家庭心理治疗”,大约3-6个月以后,大多数的孩子就不会再遗尿了。食疗的话:可大量食用鸡肠。 。

2007-04-02

34 0

记住,晚上睡前一小时不要喝液体成分的东西,包括水、牛奶、饮料等。睡前一定要排空膀胱,另外,估计大概每晚尿床的时间,可提前叫醒小便,最好不用尿不湿(影响排尿中枢的兴奋而遗尿)

2007-04-02

40 0

给您一个偏方,不妨试一下: 生葱白一根,捣烂,每晚睡前敷肚脐,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连用3-5天,可治愈。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学龄期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宝宝
学龄期
新生儿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期
学龄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