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宝宝 学龄期

我的孩子5岁,总是容易害羞怎么办呀?

我的孩子5岁,在上幼儿园每天做早操时,不敢和小朋友一起做。还有在给家长们表演节目时,不敢表演。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告诉我他害羞不敢,哪位能告诉我怎么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

全部回答

2007-04-04

0 0

    造成孩子害羞、怕生原因     对于孩子害羞、怕生的行为表现,父母应先了解其原因。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六至八个月,便开始进入“认生”期,造成孩子害羞、怕生的背后原因不外乎下列几种情形:      1。
  个性差异:每个孩子的个性气质都不相同,有的内向、害羞、退缩;有的则是活泼、大方。  如果孩子生性内向、害羞或胆小,必然比较容易怕生。      2。互动机会少:现代家庭子女少,无形之中也减少了孩子与同伴互动的机会。
  再加上有许多父母在孩子小时,样样事情都帮孩子安排好,事事为他代劳,总以为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却不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难有和大家接触的机会,从而有严重害羞、怕生的倾向。        3。
  不安全感作祟:宝宝行为发展的第一年,会对主要照顾者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如果此时不注意影响他,容易造成孩子对人产生畏缩、不信任感,而间接影响孩子日后与人相处的关系。      4。父母教养态度: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缺少联系。
  或讨厌孩子吵闹、怕孩子一直跑来问问题时,而让孩子以看电视、听录音带等打发时间。  当孩子有吵闹行为时,就怒骂他“不安静就要挨打”。孩子有问题来问父母时,不是被奚落一顿,就是要他离开,不要吵大人做事。
  孩子一再被拒绝,造成日后遇事害羞、怕生的情结,是父母绝对没有想到的。      5。缺乏自信心:因为孩子本身沟通或接触社会的技巧不佳,导致孩子缺乏表现自我的信心,而选择以退缩及逃避的行为来掩饰自己的缺点。
         6。遗传因素:父母本身天生个性属于内向、害羞,又缺少与其他邻居、朋友联系的机会,相对的,也会造成孩子害羞、怕生的个性。      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1。
  未熟悉前,不让陌生人突然接近   每个孩子个性都不一样,对于生性内向害羞、胆小,以及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来说,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有时看到陌生人时会害怕得大哭,所以在未熟悉前,尽量不让陌生人突然接近孩子,以免孩子受到惊吓而畏缩。
          2。增加孩子社交、交往的机会。   现代家庭子女少,无形中也减少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平时可带孩子到朋友家拜访,或是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活动,为孩子拓展人际关系及社交天地,增加孩子的交往机会。
       3。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   当孩子有害羞、怕生情结时,父母应给孩子引导,使孩子有正确的观念,但避免勉强地要求孩子。  反之,父母若未能及时给予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这次经验,而误以为逃避便能解决问题。
        4。先做好心理准备免除恐惧    如果孩子害怕陌生人,父母不妨在客人上门前先为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如有多少客人、都是些什么人、孩子应有的礼节等。父母也可先扮演客人角色,与孩子先进行模拟演练,降低孩子恐惧、怕生的心理。
         5。通过游戏了解孩子并建立自信心。   拿孩子平时喜爱的布偶,陪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通过一些已经发生或还未发生的小故事玩一场布偶剧,以增加其交往经验,而父母也可以从游戏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并建立其自信心。
       6。勿勉强及否定孩子   有些孩子会因自身的沟通能力或社交技巧不佳,而以逃避的方式对外,如果孩子不愿在客人面前说话,切勿勉强,不要一口咬定“他就是这样害羞,见到客人总是别别扭扭”。
    父母的话孩子听了,会以为自己个性就是内向、害羞、而视怕生为理所当然。     7。适时给予孩子打气、鼓励   不论孩子的表现如何,父母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有怕生、害羞的情况时,父母切勿当场给予难堪和指责,事后也要不时为孩子打气,找出孩子怕生、害羞的潜在原因,并耐心教导他打开心房。
    如果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别忘了给予他适时的鼓励和赞美,建立其自信心。     8。通过童话故事书启发孩子   三岁左右的孩子已听得懂故事,妈妈可以通过故事书内容,开启孩子的心扉。
  如害羞的鸭子和没有自信心的天鹅,如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结果变成美丽又受欢迎的成员。  以富趣味的教育性对话说给孩子听,让他踏出害羞、怕生情结。     耐心教育打开心房     大人不要要求孩子去做做不到的事,当孩子产生挫折、退缩时,给予正确引导。
  做到了,给予鼓励及赞美,加强其自信心。     带孩子参与社交活动时,尽量避免让孩子一开始时,接触态度不佳或讲话很大声的长辈,以免孩子吓到,更加退缩。       引导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刚开始大人可随时守在一旁,待孩子大开心房、融入活动时再离开。
       孩子有害羞、怕生行为表现时,切勿当场给予难堪和指责,增加其挫折和退缩。 如何克服害羞心理 一、害羞的表现 害羞的人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个人有点害羞心理是正常,只要不影响正常的交往就不过分。有些人的害羞是短时间的,比如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在来到一个陌生环境时,总免不了“老实”或“安静”一会儿,待混熟以后,便会与其他人像老朋友一样相处了。
  很多青年女子,在异性面前总是显出几分害羞的样子,低头不语,偶尔说几句话也面带羞涩之色,很招人喜爱。  那些在生人面前从不害羞的女子,有时反而让人接受不了。一些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有害羞心理,他们不愿与人交往,不敢与人交往,这就属于不良的个性表现,需要加以克服和改变。
   二、害羞的原因 1.先天原因 有些人生来性格内向,气质属于粘液质、抑郁质类型,他们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举手投足、寻路问津也思前想后。   2.教育不当 有些家长对儿童的胆小不加引导,孩子见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便习惯性地害羞、躲避,没有自信心。
  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光辉形象”留在别人的心目中,为此,他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唯恐有差错。  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了他们在交往中生怕被人耻笑,因此表现得不自然、心跳、腼腆。
  久而久之,便羞于与人接触,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对此,应给予正确指导,鼓励青少年大胆、真实、自然地表现自己,否则便会越演越烈。 3.缺乏自信 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没有迷人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本领,属能力平平之辈,因此他们在交往中没有信心,患得患失。
    长期的谨小慎微不仅使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使他们更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这种低估自己的认知偏差常常是导致害羞的最重要的原因。 4.挫折经历 据统计,约有四分之一害羞的成人在儿时并不害羞,但是在长大后却变得害羞了。
  这可能与遭受过挫折有关。这种人以前开朗大方,交往积极主动,但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屡屡受挫而变得胆怯畏缩、消极被动。   三、辅导 1。丢下包袱。就是要抛弃一切顾虑,大胆前行,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评论。
  许多害羞者在行动前过于追求完美,担心失败,害怕别人的否定性评价,这样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暗示肯定会影响能力的发挥。结果越担心、害怕,失败的可能性越大。 2。树立自信。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要只看自己的短处。
    否定自己是对潜力的扼杀,是能力发挥的障碍。虽然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但起码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在以后的交往中就可以扬长避短。要鼓起勇气,敢于迈出第一步。万事开头难,当害羞者迈出可喜的第一步后,伴随着从未有过的成功体验和对自己的重新评价,便会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
    如果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害羞者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自我肯定模式,害羞心理就会悄无声息地消失。 3。学会交往。交往可以帮助一个人慢慢地摆脱害羞。害羞者可以一边与人交往,一边观察别人是怎么交往的,在实践中学会交往的技巧。
   4。意念控制。每当到一个陌生场合,感到有可能紧张、羞怯的时候,就暗示自己镇静下来,什么都不去想,把面前的陌生人当作自己的熟人一样。  研究表明,一个非常怕羞的人,当他在陌生场合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以后,随之而来的将不再是新的羞怯,而很可能会滔滔不绝起来。
  用自我暗示的意念控制方法来突破这开头的阻力,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5。增强体质。户外锻炼,是增强神经系统的最有效方法。性格内向、气质为粘液质或抑郁质的人,神经系统比较脆弱,容易兴奋,一点小事就会闹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过度的神经反应应会得到缓和,害羞程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减轻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学龄期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宝宝
学龄期
新生儿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期
学龄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