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墙头马上的故事谁知道?

这是一首里来的典故

全部回答

2007-02-10

0 0

     《井底引银瓶》唐·白居易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墙头马上》(元·白朴作)写的是: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而私自结合,后被裴父发现赶出,最终团圆的故事,塑造了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李千金这一形象。
  共四折。 剧情是:尚书裴行检的儿子少俊,奉唐高宗命去洛阳买花,一日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在马上看见他家女儿倚墙而立,便写诗投入。  李千金写了答诗,约他当夜后园相见。
  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被李千金乳母发现,令二人悄悄离去。少俊携李千金回到长安家中,将她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子端端六岁,女儿重阳四岁。清明节,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裴行检因身体欠佳留在家中,偶然来到花园,碰见端端兄妹,询问后得知始末。
    裴行检认为李千金行为失检,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来裴少俊中进士,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李千金复合,李千金怨恨他休了自己,执意不肯。
  这时裴行检才知李千金是他旧交李世杰之女,以前也曾为儿女议婚。  一番说明与求情之后,李千金这才原谅了他们。夫妇二人破镜重圆。 《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

2007-02-10

336 0

     元代人白朴依据白居易的新乐府《井底引银瓶》编写了《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给杂剧的黄金时代增添了浓浓的一笔。而今,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演出的黄梅戏《墙头马上》,又重造新编再度演绎了这个故事,并以崭新的样式,优美、抒情、诙谐、幽默的风格,为今天的黄梅戏舞台,展现了一出好听好看的剧目。
       虽改名为《墙头马上》,但故事还是“二白”的那个故事。白朴在杂剧中是一种叙事方式,50年代,俞振飞先生曾改编过此剧,又是同一种叙事方式,问题是黄梅戏怎样再去叙述这个故事。
     黄梅戏的编剧,不是采用通常的、线性的、单调的平铺直叙,而是从平民的角度,以平民的意识,曲折迂回,跳跃式地避实就虚去演绎了这个故事,如增加了四个轿夫,但他们又兼有别的身份和功能,再强化了某些人物动作,从而把故事辐射开来,使它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精心制造悬念,又巧妙解决悬念。
    编剧对剧中每个人物,都确定了他们的性格,明确了他们的行为逻辑,给予他们戏剧动作。戏中的李千金、裴少俊、裴行俭、老院公这些主要角色如此,连次要人物嬷嬷、梅香、小头目等也是如此,一个个性格特征明显,动作非常连贯。
  通过这些人物之间的碰撞,便出现了多姿多彩有趣而又新颖的场面,把故事述说得有声有色。     唱词是戏曲主要表现手段,黄梅戏《墙头马上》的“根”是新乐府和杂剧,当着手再编这出戏给今天观众看的时候,既不能文绉绉引经据典,涩口难懂,也不能过分俗气沦为“水词”;既要文学性强,又要通俗化;既要考虑古典诗词美,又要具有黄梅戏的风格。
  更重要的是揭示故事内涵,人物内在的丰富情感,让观众在观看有趣故事的同时,也要有一种唱词优美的享受。   。

2007-02-10

339 0

    《墙头马上》 元·白朴作。写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而私自结合,后被裴父发现赶出,最终团圆的故事,塑造了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李千金这一形象。共四折。剧情是:尚书裴行检的儿子少俊,奉唐高宗命去洛阳买花,一日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在马上看见他家女儿倚墙而立,便写诗投入。
    李千金写了答诗,约他当夜后园相见。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被李千金乳母发现,令二人悄悄离去。少俊携李千金回到长安家中,将她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子端端六岁,女儿重阳四岁。
  清明节,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裴行检因身体欠佳留在家中,偶然来到花园,碰见端端兄妹,询问后得知始末。  裴行检认为李千金行为失检,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
  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来裴少俊中进士,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李千金复合,李千金怨恨他休了自己,执意不肯。这时裴行检才知李千金是他旧交李世杰之女,以前也曾为儿女议婚。
    一番说明与求情之后,李千金这才原谅了他们。夫妇二人破镜重圆。《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土集本、《元明杂剧》本、《元曲选》乙集本、《柳枝集》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舞蹈
文学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