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宝贝不长牙了 我家宝贝五个月时就出牙了,到九个月时已经出了八颗,但长了八颗以后,从九月到现在的十四个半月一直没再长,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请有类似经历的妈妈告诉我应该怎么办?

全部回答

2016-05-05

43 0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口健康、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而牙齿的萌出是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因此,有关牙齿的萌出、伴随的症状、及牙齿护理方面的知识就变得尤为重要。本刊特别邀请儿童口腔科专家,针对“小牙牙”的各种学问做系列专题报道,希望对年轻的爸妈有所帮助。
   牙齿萌出时间 孩子出生时,口腔内没有牙齿,出生后约6个月,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直到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  宝宝出生后1年内(1。5个月~11个月)所有乳牙釉质矿化完成,出生后2年内(6个月~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
  因此,出生后1年内,如果孩子出现全身或局部紊乱疾病,将影响乳牙釉质的发育,导致牙齿发育缺陷,易患龋齿。 乳牙萌出一般时间 中切牙 侧切牙 尖牙 第一乳磨牙 第二乳磨牙 上颌 7。
    5个月 9个月 18个月 14个月 24个月 下颌 6个月 7个月 16个月 12个月 20个月 萌牙正常时间范围 中切牙 侧切牙 尖牙 第一乳磨牙 第二乳磨牙 上颌 5~15个月 6~21个月 8~29个月 8~28个月 8~34个月 下颌 4~17个月 6~27个月 8~29个月 8~27个月 8~34个月 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孩子牙齿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晚,但只要在个体差异的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3种原因造成差异 1。 遗传因素 如种族、性别等,正常情况下,女孩比男孩牙齿钙化、萌出的时间早。
   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为普遍,如气温、疾病等。  一般来说,寒冷地区的儿童比温热地区的牙齿萌出迟 3。 营养状况 营养良好,身高、体重较高的儿童比营养差,身高、体重较低的儿童牙齿萌出早。
   牙齿萌出顺序 牙齿的萌出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来说,是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1)下颌中切牙,2)上颌中切牙,3)上颌侧切牙,4)下颌侧切牙,5)下颌第一乳磨牙,6)上颌第一乳磨牙,7)下颌乳尖牙,8)上颌乳尖牙,9)下颌第二乳磨牙,10)上颌第二乳磨牙。
     有的孩子会有个别牙齿的萌出顺序颠倒,但最终并不影响牙齿的排列,无需处理。 长牙时的6种症状 2种正常反应 1。咬东西 牙齿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任何不适,但在乳牙萌出时,小儿喜欢咬东西,如哺乳时咬奶头,或将手指放入口内等。
  这时可给小儿一个能咬的玩具,让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龈,使牙齿穿透龈黏膜顺利萌出。   2。流涎 牙齿萌出时刺激三叉神经,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由于小儿还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惯,口腔又浅,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谓的“生理性流涎”。
  这种现象一般随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 可能出现的4种异常 1。乳牙早萌——诞生牙和新生牙 孩子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诞生牙”。  出生后1个月内,就有乳牙萌出,称为“新生牙”。
  诞生牙和新生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这些牙齿多数没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极度松动。由于诞生牙和新生牙有影响婴儿哺乳及脱落后被婴儿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常常被拔除。如果诞生牙和新生牙不松动或松动不明显,在吮乳时,由于下切牙对舌系带的摩擦造成舌系带的创伤性溃疡。
    在此情况下,可以改变喂养方式,用汤匙喂养、调磨或拔除患牙。 早萌乳牙应与上皮珠鉴别。上皮珠是新生儿牙槽黏膜上出现的角质珠,是类似牙齿的白色球状物,米粒大小,可出现一个、数个至数十个。
  上皮珠是牙板上皮剩余所形成的角化物,并非真正的牙齿,可自行脱落,非牙齿的过早萌出。   2。乳牙萌出过迟 婴儿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正常范围。如果超过1周岁,甚至1岁半后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
  此时需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无牙畸形”。个别乳牙萌出过迟较少见,全口或多数乳牙萌出过迟或萌出困难多与全身因素有关。  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缺乏等,佝偻病患儿的乳牙能迟至出生后14~15个月才开始萌出,并往往伴有牙齿发育缺陷。
  遇到这种异常情况,应进行临床咨询。 3。萌出性龈炎 是乳牙萌出时常见的暂时性牙龈炎。沿牙冠的牙龈组织充血,但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牙齿的萌出而渐渐自愈。  萌出性龈炎多是由于牙齿萌出时,牙龈常有异样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触摸或咬嚼,导致牙龈黏膜擦伤。
   4。萌出性囊肿 乳牙萌出前,临床上有时可见覆盖牙的黏膜局部肿胀,呈青紫色,内含组织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肿之称。一般不会影响牙齿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则需去除部分组织,使牙冠外露。
     乳牙萌出过程中,如果确实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建议家长进行临床专科咨询。 长牙4大护理原则 1。口腔清洁 一些学者建议在乳牙萌出之前清洁和按摩牙龈,认为这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健康的口腔生态环境且有助于牙齿萌出。
  专家公认清除菌斑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而这一早期的清洁工作完全靠孩子的父母来完成。  即父母手指缠上湿润的纱布轻轻按摩孩子的牙龈组织和清洁孩子的牙齿,每日一次。 其实只要父母感觉使用牙刷安全,那么选择一个软毛且适宜孩子大小尺寸的牙刷,湿润后使用也是可以的。
  1岁以后提倡开始刷牙去除菌斑,3岁左右时可以开始使用牙膏,建议使用儿童牙膏。因为这一年龄组的孩子不能咳出且有潜在的氟化物吞咽,所以每次刷牙只用小豌豆大小的牙膏就足够了。   2。
  口咬玩具 乳牙萌出时,小儿喜欢咬东西,如哺乳时咬奶头或将手指放入口内,这时可给小儿一个能咬的玩具,让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龈,使牙齿穿透龈黏膜顺利萌出。有时,也可给孩子用磨牙棒,一是利于牙齿萌出,另外,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咀嚼功能。
  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用安慰奶嘴,建议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孩子10个月。   3。口腔检查 乳牙开始萌出时,也是第一次进行口腔检查的时间,一般检查最迟不要超过孩子12个月。
  因为龋齿(蛀牙)是由细菌导致的,而主要的致病菌是变形链球菌。随着牙齿的萌出,这些致病菌才开始在口腔内定植。除了开始进行口腔清洁,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  因此,第一次口腔检查,保健人员会帮助你进行上述两个方面的保健措施。
  而不良的喂养习惯,其危害是极大的,这在后面的专题中会进行阐述。 4。生理间隙 乳牙间大多存在生理间隙,有些孩子乳牙萌出时出现间隙,也有些孩子乳牙初建牙合时无牙间隙,以后逐渐出现间隙。临床可见随着增龄变化,生理间隙变大。
    生理间隙有利于恒牙替换时排列整齐。因继承同名恒牙往往大于同名乳牙,生理间隙有利于恒牙替换时排列整齐。但生理间隙的存在,使食物残渣易于存留生理间隙处,不易清洁,易导致龋齿,这也是生理间隙存在的不利之处,但更需我们作好孩子的口腔清洁,避免龋齿的发生。
  

2016-05-05

40 0

    孩子是否缺钙,先要经过检查才能知道。孩子出汗多、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枕部脱发、肋骨外翻、方颅、鸡胸、漏斗胸等症状是医生判断孩子是否缺钙的重要依据。但是这些症状只能在医生的检查下,才能确定孩子是否却钙。
  因为有些症状和体征均非特异性,如易出汗、睡眠不安等症状,有可能是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枕部脱发可能由于出汗教多,汗液刺激皮肤发痒,宝宝摇头摩擦枕部止痒引起的。  引起夜间哭闹的因素也很多,例如维生素B1的缺乏,睡眠障碍等等;肋骨外翻,也可能由于胸部素束的太紧引起的。
  所以家长不能自行判断孩子是否却钙,医生也要在此基础上作出辅助检查才能确定。 可以进行X光骨骼检查,及验血来确认孩子是否却钙。部分孩子头发稀少于缺乏营养素有一定的关系,如缺乏蛋白质,头发就纤细。
    缺乏脂肪头发就会干枯无华;缺锌时头发就会卷屈色黄;孩子有营养性贫血或缺乏维生素d和钙时,头发生长也会受到影响。建议妈妈带孩子去做个检查,看看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 人们长说,给孩子多剃几次头发,头发就会长的又黑有密。
  事实上,这种做法起不了作用。决定头发生长好坏的因素不在头皮表面,而在皮下发根部。  每次剃头后,头发开始可能会长的快一些,但长到一定长度的时候就会缓慢下来,头发数量不会因此而增加,发根部也会受到刺激。
   正常的囱门外观应该是平坦或稍微下陷,常可以看到随着宝宝脉搏的搏动而搏动,轻轻抚摩囱门,会有平、软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颅骨也会不断生长,在颅骨边上不断的增添新骨,囱门就会逐渐缩小、闭合。  一般来说,囱门在12-18个月关闭。
   囱门过大,一般是宝宝出生后不久,前囱门就达到4-5厘米大小。最大可能是宝宝先天性佝偻病所至。也存在脑积水的可能,宝宝经过产道时头颅受挤,出生后几天,前囱门逐渐增大。 还有出牙的问题,出牙的早晚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宝宝的第一颗乳牙萌出的年龄月为4-10个月,20只乳牙出齐的年龄多数在2岁半,个别人可以迟到3岁。
    出牙的次序及月龄和出牙的只数宝宝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要保证牙齿的萌出平时要让孩子多咀嚼。在食物方面,平时多吃含有蛋白质、钙、磷及维生素A。C。D营养丰富的食品,可以帮助孩子乳牙的萌出。
   所以建议你在宝宝检查完是否却钙的情况下再给宝宝补钙吧!如果不愿宝宝验血,也可以采用验宝宝后脑贴近发根的头发进行检查,不过相比来说还是验血比较准确,而且还可以检测其他的微量元素。   补钙的同时别忘了同时补充维生素D,因为它是帮助钙的吸收的。
  (多晒太阳,不能隔着玻璃)。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育儿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