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打春需要多长时间,可以打完.

全部回答

2007-01-30

0 0

    所谓打春,是旧时的习俗,立春的前一天,人们用泥土做成春牛,放 在家门口,等第二天立春了,用红绿鞭子抽打。因此俗称立春为打 春。举行这样一个仪式的时间不会超过半天就完成了打春。
   为什么要打那头牛?大约因为它懒,打了它才肯动。的确,闲了一 冬,不要说牛了,就连人的骨头都会生锈,用鞭子一打,它就会活络 起来,就会想着要做事了。   其实,人们只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一种心情,春天来了,该是干活的 时候了,与其说抽牛,倒不如说催着自己,惟恐自己懈怠,耽误了春 天这个大好时光。
   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格外隆 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 说,史书上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  《京都风俗志》书中曾记 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
  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 谓之‘打春’”。那时,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 的象征。 这里说的芒神,就是春神,主宰一年的农事。老北京的庙会里,一般 都会在卖皇历的同时连带着卖春牛图,春牛图上前面牵牛的那个男 子,画的就是芒神。
     彩牛绘身,鞭炮齐鸣,还有装扮成春官的人在道前相迎,接芒神、打 春牛,这样的仪式历史很悠久了,而且最早都是宫里亲自出面操办这 一切的。宋《东京梦华录》书中曾经记载:芒神和春牛“从午门中门 入,至乾清门、慈宁门恭进,内监各接奏,礼毕皆退”。
     这一传统,到了后来已经稍稍有一些变动,把芒神和春牛设于宫前, 改为了设立在郊外。这样的变动,在明朝的文字中已经有了记载,在 东直门外,专门设立了置放芒神和春牛的春场。
  不过,在京城,所有 的仪式照旧还是由宫里来组织完成。明崇祯年间印制的《帝京景物 略》一书中,有专门对春场的记载:“东直门外五里,为春场,场内 春亭,万历癸巳,府伊谢杰建也。  故事,先春一日,大京兆迎春,旗 帜先导,次田家乐,次勾芒神亭,次春牛台,次县正左、耆老、京师 儒。
  府上下衙役皆骑,丞尹舆。官皆衣朱簪花迎春,自场入于府。是 日,塑小牛芒神,以京兆生舁(抬之意)入朝,进皇上春,进中宫 春,进皇子春。毕,百官朝服贺。  立春候,府县官吏公服,礼勾芒, 各以彩仗鞭牛者三,劝耕也。
  ” 可见,那时的“打春”,和最早的一哄而上“众役打焚”的情景,已 经有所不同。不过,礼仪似乎更加繁复,百官朝服,彩仗鞭牛,场面 壮观而热烈。鞭打春牛之后,退朝时,还“各以彩仗赠贻”,那些官 员如以前农人把春牛碎片拿回家一样,求得一年的风调雨顺,其祈祷 与保佑的含义,是和前人一样的。
     。

2007-01-30

85 0

“打春”就是指“立春”,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日。这是个节气的名字,是说到这一天(甚至还可以精确到时、分、秒),春季就开始了。 “打春”只是“立春”一种叫法,并不是说这“春”要“打”,也没有“打多久”的问题。就如店铺关门叫“打庠”一样,你不能说“打庠要打多长时间”是吧。 但有“数九要数多少天”、“三伏共有多少天”的问题,这是有答案的。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