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古代大炮用的葡萄弹是什么样的弹种?介绍一下,好不?

全部回答

2007-01-30

0 0

    谈点看法,把葡萄弹说成:“是用一个很薄的容器内装大量的铅弹丸或铁弹丸,发射后容器爆裂,里面的铅弹丸或铁弹丸将形成大面积的散射,威力极大”这种说法在网上一搜就能找到,想必楼主也看过,但细想想是经不住推敲的,概念很含糊不清,很薄的容器?是什么做的?发射后又是怎么破裂的?如此说来岂不成了榴霰弹了? 如果说那么容易破裂,就是非金属的,那运算和保管就是问题,所以此说不可靠。
     对葡萄弹比较合乎逻辑的解释:它就是实心弹的一种。或者说它就是实心弹的通俗叫法,葡萄一词不过就是形容圆球状的弹丸像葡萄罢了,实心弹是我们现在的叫法,古代是不这么叫的。
  其实一开始怎么叫已无从查证,但最后就落到了葡萄弹这个叫法上了。 古代的实心弹有铁、铅、石等不同材料制成,有单个的全口径的,,也有小的次口径的,比较可靠的说法应该是在小的实心弹出现后,葡萄弹的叫法才出来。
    因为它在包装箱打开后,一个一个乌黑发亮像紫葡萄一样。它往炮膛里装的时候一次要装几十个乃至数百个,目的就是为了杀伤人员,攻城时就用单个的大铁球子,后来就把这类炮弹都叫葡萄弹了。
   如果说把葡萄弹译成现在的术语的话,它就是--实心霰弹。 在这同时使用的还有常听说的开花弹,关于开花弹,中外还有不同,因为这是题外话,就不多说了。  它应该就是现在杀爆弹的雏形。
  因为开花弹有出土实物为证。里面只有火药,未见任何填充物。 至于能开花的霰弹(榴霰弹),据考证也是中国明朝就已经有了的。但一直未见实物出土,但有关部门记载上只是说它的射程较近,我估计制作工艺上怕还是不行。
   其实中国古代在火器使用上是远远领先于西方的,但咱们的失误在于受帝王意志的制约上,因此很多东西在某一个专家死去后,就没人继承了,不象西方人,把什么东西都形成体系。  西方人善于鼓捣一些奇技淫巧这确是不争的事实。
  而咱们的皇帝们对此还总是不屑一顾就让人不能理解了。 等到满清,本来已经是很发达的火器制造业已经不见踪影了。 鸦片战争时满清当时的火器专家丁拱辰不知开花弹为何物; 曾国藩设立安庆军械所重新引进西式开花弹; 李鸿章居然向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订购“开花弹。
     到19世70年代,左宗棠督师西征新疆,在陕西凤翔县进行了一次“考古挖掘”,竟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感慨万千,叹道:“利器之入中国三百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这就是当时满清的军事科技水准。
     。

2007-01-30

156 0

    1。简单地说,葡萄弹就是用一个很薄的容器内装大量的铅弹丸或铁弹丸,发射后容器爆裂,里面的铅弹丸或铁弹丸将形成大面积的散射,威力极大。因为它一粒一粒放在一起,象一堆葡萄一样,因而得名。
   2。在大航海时代(不是游戏,指16--17世纪)的海战中,葡萄弹使用的也很普遍。  它是水手和海盗的噩梦。 在近距离战斗中,军舰火炮发射的葡萄弹主要用来撕裂对方的帆,使对方失去动力。
  或者对敌船甲板发射,杀伤无防护的敌方水手。一片弹丸扫射过去,大面积的人员都会被杀伤,而且弹丸很难被取干净,非常容易造成败血症。

2007-01-30

159 0

    “葡萄”,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子母弹。这种炮弹的弹丸里面装了大量的小铅球,弹丸上安装有时间引信,当炮弹飞至目标上空,在时间引信的作用下,弹丸会在敌人上空飞行爆炸,飞撒出来的小铅球便能大面积地攻击地面目标。
  由于母弹中的子弹数量多,形似葡萄,人们也就称之为“葡萄”或“葡萄弹”。   海战中 圆球弹、葡萄弹和铁链弹。圆球弹是个大铁球,用来在船板上打洞十分有效;击沉船只。
  葡萄弹是好多小炮弹,用于撕裂敌船的帆,或是对甲板上的人员造成大面积杀伤;至于铁链弹,则是用长铁链连接的两颗大铁球,用以打断敌船的桅杆,使船失去动力。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