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什么叫"形而上学"?

哲学中常听说的"形而上学"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感觉与哲学无关,好象也没有实际意思,它是外语的音译词吗?

全部回答

2007-01-30

0 0

     在西方,形而上学就是哲学的另一种称呼。但直至黑格尔,给形而上学重新赋予一个意义,因他提出了辩证法,就把以前那些僵化的方法论称为形而上学。 在中国,所谓的"形",就是具体的器物,形而上当然是超出器物之上的更高层次了,那就是精神。
  形而下就普通器物范畴之内的,不上档次的。  《周易大传·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宋·张载注为:"形而上者是指无形体者,形而下者是指有形体者。 在我们的哲学概念中,形而上学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西方哲学中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统治地位的核心部门。
   另一方面是与辩证法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赵秉志和南北的语境里,应用的是这种意思。   学术层面主要在前一种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概念。 它是在可与本体论互换的情况下使用的。
  在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译者庞景仁界直接定为关于灵魂不灭和上帝存在的学问。 在西方哲学中,“本体论”可以充当形而上学的同义语,不过这个概念是17世纪时才出现的。  所谓“本体论”(ontology)的字面含义是“关于存在(to on)的理论或科学(logos)”,译作“存在论”也许更为恰当,只不过这个概念很少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使用罢了。
  总之,人们通常是在同义语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和“本体论”这两个概念的。 追溯哲学史,希腊人将哲学最重要的对象锁定在了宇宙万物统一的、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质或共相之上,认为它是万事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据,因而研究它的这门学科也应该成为一切知识的基础,于是便形成了“形而上学”这门学科。
    从巴门尼德到黑格尔的2000多年间,形而上学的演变是哲学史的主流。在哲学家们的心目中,哲学是人类知识王国的“女王”,而形而上学则是女王王冠上那颗最璀璨的宝石。 具体可参看辽宁教育出版社《哲学通论》(吉林大学孙正聿著) 。
  

2007-02-08

47 0

表面上好象去做事,学习,实际上并没有真心诚意的去做,而是敷衍的样子.

2007-01-29

73 0

    形而上学就是“纯哲学”。那么,什么可称之为纯哲学呢?实际上,当人们问到“所有的存在者从何而来”时,哲学便已产生。当问到“作为所有存在者的最后根据的那个终极的存在者”时,人们不外乎有三种回答:一是世界、或者“物质”之类;二是上帝、或“天”;三是人的先验的“性”。
  但它们实质上都是先验的主体性、实体性,如黑格尔所言:“实体即是主体。  ”进行这种思考和工作的可称之为哲学家,而这种追求实际上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就是追问作为所有存在者的最后根据的那个终极的存在者,亦即追问作为所有的物的“本”“体”的那个物。
  《易·系辞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学是关于“道”的哲学,“形而下学”是关于“器”的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制度安排等等。   作为哲学名词,其涵义有:⑴从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形而上学的特点是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形而上学的思想在古代即已产生。在欧洲,流行于15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
    当时科学家们将自然界划分为各个部分,并从外部分门别类地加以考察。这种思想方法,由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植到哲学上,就造成了当时哲学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⑵在哲学史上,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
  有时也指对哲学本体论的研究。现代有的唯心主义还常用"形而上学"来指责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metaphysics 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也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一词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初使用,原意为物理学之后。作为思维方式,它把研究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科学,即经典力学的观点和方法无条件地加以普遍化,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凝固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
     形而下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处于最低层、最末端,是原理的具体化和实际运用,是一种技术知识、应用科学;在逻辑方法上是“多元主义”,反对“一致性原则”,主张“认识论的无政府主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讲主义,“怎么都行”;在学科内容上铭刻着科学主义(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客观的,精确的,实证的和实用的,科学是人类理性的极致和骄傲,科学是最高理性,“科学之外无知识”;在学科功能上是实用主义,学以致用,“有用的就是真理”,“真理就是工具”。
    形而下学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工具性和功利性。 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有何区别- - 《易.系辞上》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就是: 在世界万物形成之前,物质还没有可见的形状,这是"形而上",即有形物质形成之前的物质,《易经》中把这种状态中的物质叫做"道"。
    "道"是无形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万物的本质、根源和本体。因为它是一种物质,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本质物质;当本质物质、本体或"道"发展变化为万物以后,物质具有了可见的形状,这就是"形而下",即有形以后的物质,《易经》中把这种状态中的物质叫做"器"。
  "器"就是拥有具体形态、形体、质量和硬度的世界万物,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现实物质。  "道"是"器"的根源、本质和本体,"器"是"道"的发展态。 在各种哲学理论中,对"形而上"的"道"、也就是现实物质世界形成之前的无形的本质物质世界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的学说,就是形而上学;对"形而下"的"器"、也就是现实世界形成以后的有形的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的学说,就是形而下学。
     研究和论述形而上学,首先要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进行全面而又准确的认识和界定后,才能够推断本质物质的有关情况,这种学说认为物质在本质上是不变的。 形而下学的理论根据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它主要是以万事万物为线索,根据物质的运动、发展和变化情况,研究和认识各种事物并解释现实问题,这种理论认为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变化的。
     形而上学揭示了组成物质世界的本体的不变性,形而下学揭示了物质在现实世界中的变化性。总之,在这里的形而上学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哲学,它和形而下学的关系类似于今天我们政治课本上讲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2007-01-29

72 0

     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
  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
  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 只讲形式,不究实质,这就是形而上学 。

2007-01-29

44 0

就是片面的、静止的看问题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