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渔家傲 秋思》作者的简介和创作背景

全部回答

2006-10-30

0 0

    你好!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  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 ,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 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2。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3。衡阳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见王象之“ 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4。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角:军中的号角。  5。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6。长烟:荒漠上的烟。
    7。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 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8。
  羌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评析]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
    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
  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这恰与《苏幕遮》仿佛。  但它的题材与风格却是有别于《苏幕遮》的。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
  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  “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
  过片后“浊酒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 句,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
    不言而喻,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选将练卒,招抚流亡,增设城堡,联络诸羌,深为西夏畏惮,称“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

2006-10-25

765 0

     范仲淹,少年时,家境贫寒,却胸怀大志,发奋苦读。走上仕途后,常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以天下为己任,发愤图强,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历史名臣。
   北宋中期,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在吞并周围各部落后,于公元一零三八年乘势南下,攻城夺寨,势如破竹,威胁北宋王朝,使得北宋举国上下,一片恐慌。  在此国家民族危机存亡之秋,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毅然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担负起乐戍边守疆的重任。
  他深谋远虑,审时度势,爱兵如子,上下一心,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使西北防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渔家傲·秋思》就为此时所作。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为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片中,诗人先从大处落笔,勾勒出荒凉、空阔而凄凉的场景,随后用暗中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塞下与江南的迥然不同的风景,并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了巧妙的铺垫。
    接着借冬去春来的大雁,将戍边将士守土之志与思乡之苦的矛盾心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走笔至此,作者笔锋一转,以声、景的描摹,再次突出边塞的苍茫凄凉,增强了词意境的凝重。 下片写将士远离故土、思乡心切的心情,但他们仍然以国事为重,忠于职守,喊出了“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样激动人心的话语,表现了自己守土抗敌的英雄气慨和为国建功的豪情壮志。
    在思绪飞扬之际,作者闻声、见景,突发所思,写下了格调苍凉、气韵悲壮的最后三句词,充分地显现了戍边将士含辛茹苦的生活情景。 这首词,通篇以“秋思”为主线,在“塞下秋来”的特定环境之中,成功地抒发了强烈而又深沉的戍边卫国、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同时作者以“秋思”这一根主线贯穿词的首尾,使词的思想脉络和结构层次都很清晰。  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慷慨悲壮的风格,对开启宋代豪放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此词是一篇名副其实的千古佳作,值得大家品味、欣赏。
   ----作者 。 鸿凌山人。

2006-10-25

768 0

    你好!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  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 ,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 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2。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3。衡阳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见王象之“ 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4。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角:军中的号角。  5。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6。长烟:荒漠上的烟。
    7。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 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8。
  羌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评析]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
    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
  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这恰与《苏幕遮》仿佛。  但它的题材与风格却是有别于《苏幕遮》的。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
  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  “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
  过片后“浊酒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 句,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
    不言而喻,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选将练卒,招抚流亡,增设城堡,联络诸羌,深为西夏畏惮,称“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