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宗教 尿路感染分几种

藏传佛教分几种流派,分别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06-09-16

0 0

    什么是真正的密宗? 什么是真正的密宗? 一般而言,真正的密宗,可以分为事密、理密。 依事修派(事密)而言,是指“东密”、“唐密”,真正的密教 是依密教三部根本经《楞严经》《千手千眼广大圆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经》《淮提经》而修,他们持戒极为严谨,不犯女色,不沾酒肉,更 不可能以杀生当作修行! 密宗的“理密”而言,此理密分布于显教的各教派,不限定于“密宗” 教派中,例如禅宗的“禅”、“开悟”即是“密”!净土宗的“唯心净 土”、“花开见佛入无生忍”也是“密”!华严宗的“若人欲了知,三世 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也是“密”!唯识宗的“三界唯心, 唯识所现!”也是“密”! 所谓的“藏密”(西藏密宗)跟“真正的密教”宗旨完全不同,西藏 密宗是喇嘛教套上佛法的名相以后再来假冒佛法的外道。
    藏密的修行 主要是依性高潮而修成 “佛”,他们高倡“即身成佛”之谬论,大妄 语说其证量远高于显教,西藏密宗的上师假冒佛法,广淫人妻女,恣 意杀害众生饮酒吃肉,破佛之清净律仪,是破坏佛教的元凶,怎么可 以说是佛教的一个宗派!所以,藏密是用淫人妻女的性高潮来当作“ 密”的(骯脏不可告人之秘密)! 为什么说西藏密宗是套上佛法名相的外道法?是因为密教所说的一切 修证名相及法报化身修证、诸种等至三昧、四加行、四无量心、法界 体性智、四智、五智、般若、根本智、后得智、涅盘、真如、成佛之 道……完全与显教三乘经典之佛说本旨不同;密教之修法,诸如持咒 、观想、明点、脉气、宝瓶气、火供等,悉与佛法完全无关。
     1,显密供养诸佛、菩萨的不同。 显教一般以香、花、果、灯、水等清净物供养诸佛、菩萨。 但密宗供养佛、菩萨的供品真可谓惊世吓俗,闻所未闻,略举例如下: 莲花生上师于《亥母甚深引导》中所传的供养: "以涂处女血及黄丹,具相十六岁空行女血(具备端庄美貌之十六岁 少女之经血)、及自明点(及僧人自己之精液)、五肉五甘露完全之 阿米打(象、驴、马、人肉等混合之酒),以此贮上诸物,并悬佛像 ,陈供养。
    ”(《曲肱斋全集》之三536页) 如是须用处女月经污秽之血、蒜、人肉、酒亦须僧人自己之精液等而 作供养,所供五肉五甘露亦是极秽物,如是不净之荟供,真正之佛菩 萨必不降临,唯有鬼神、山精、罗刹、夜叉、魍魉…等不净之凶神化 现的假佛,方喜此等极秽物及血肉而受食故。
     2,显密对四加行修法的不同。 佛法中之加行者,谓“伏、除”二取,证得暖法、顶法、忍法、世第 一法。四加行之法证,乃依四寻思、四如实智之观行而立:现观“能 取”万法之觉知心(意识)非实、现观“所取”——五蕴十八界非实 有。
  双印能取所取俱空,从此以后,心心无间,不久后必入见道位—— 开悟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真如、法身)而发起般若慧。   密宗古今诸师,由于未能取证此四加行法故,皆将此四种佛法名相之 总名--四加行--擅作解释,以外道法之实质而冠以四加行之名义, 令 人误以为密宗之法即是佛法。
   密宗的四加行是: 一、十万大礼拜,二、十万上师咒,三、十万金刚萨拾僮种湟遭 四、十万供养曼陀罗、或曼达。  ”(《密勒日巴大师全集》2-220页) 3,显密证得法身不同。
   显教的禅宗祖师,经过参禅,此参禅为一念相续功夫,以一念相应, 开悟明心,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心(如来藏、真如、法身),现观 阿赖耶识的中道体性——非断非常、非空非有、不生不灭、非一非 异性等,从而发起般若的根本智。
     密宗上师所证的法身: (1)密宗的上师又因无法证得法身,未能发起般若慧,便另行发 明观想所出现之中脉内明点(明点在密宗里名堂很多,有时将上师的 精液也称作明点),作为佛所说之法身,以之蒙混代替,作为般若慧 之修证而秘密之,不令显教中人知其所证如来藏阿赖耶识即是明点。
     (2)法身无形无相,密宗的上师却错以明光为佛之法身。 密宗所说之证得法身者,乃是以明光为自身佛地之法身,道然巴洛 布仓桑布上师开示说: “死兆既现行者,乃知离死不远,于是尽力修法广行布施,普结善 缘,多做好事;忏悔以前之非,力行今日之是。
    修法之时,想临死种 种境界,即‘三遍融化、四空相应、明光显现’,魂离躯壳,身作平 定坐,心想一切空;空中上变成本尊等等是也。如此种种必须多多修 习,否则不能成就也。
  平时勤修,死时始来;平常之时一心修持空安 无二无别及母子二光融合;迨一切法空之理获得,明光前来,于是始 行矣。  昔密勒祖师曰:‘死时之明光,乃我佛之法身。’”(《那洛 六法》291 页) 又云:“死时之明光,乃行者自己之心识所变成,其名曰母光。
  此 外尚有一光名曰子光,由修而后来;此子光明亮无比、不可逼视,一 见之下令人生畏。但行者切莫惧怕,须知是即佛光也。”(《那洛六 法》293页) 4,显密证得初地菩萨之比较。   显教如何证得初地菩萨及初地菩萨所具有的功德: 菩萨经七住位开悟明心,证得阿赖耶识后,于所证的阿赖耶识,进 一步的体验此识具有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 种无我法——唯识的增上慧学;于十住位修成如幻观,现观世界、身 心如幻;于十行位修成阳焰观,消除凡夫性;于十回向位修成如梦观, 发起菩萨的圣性;进而勇发十无尽愿,发起增上意乐。
    发这十无尽愿 的人,都是尽未来际受持的,都是永不休止的。发了这个心而不退悔, 就是成就增上意乐了,这时候十回向位菩萨的见地已经通达了,通达 了以后就是唯识五位的通达位,就已经进入初地了。
  进入初地,如果 蒙佛加持,具足大乘照明三昧,那时十方诸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法” ,能发起轮宝及庄严报身;能化现一百化身菩萨,一一化菩萨各 有一百化身眷属, 能游百佛国土、面见百佛、动百佛世界。
     密宗之初地菩萨修证: (1)密宗上师悉皆妄谓明点所引生之乐住,可以证得大乘佛教初地 之果位: “瑜伽者,但依密法种种作持,久之其灵识真心、自得经由风息等不 可思议之加持力,而得稳住于其中枢灵脉穴中,于是自得其空明、而 且不可自支之大乐境界。
    ……于是行者之幻心识既得安置,其灵明之 真心识体乃得安住真空,渐得舒放其本来净光,而一时获得其平生从 未经尝、今忽得之、一种莫可名状、几不自支之大安乐境界。此之境 界即所谓空明大乐境,亦即习定者之初圆满地,或曰欢喜地。
  得此境 界者,其心即已初次合入一真法界之妙明净性,即已非复凡夫,而为 已阶圣地者。  其后此之乐求,当为于死后能得长住此境。”(《藏密 法密典》卷四628页,吕铁钢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1。初版) (2)密宗有以在修双身法时射精后之精液能回提入自身中而不 漏失者为初地菩萨。 密宗陈健民上师云: “如上加行道,欲令气清净故,修命勤故,是为语坛城;诸轮 气往来纯熟,能灭十二宫中一宫之迁移气。
    明点(观想之明点) 集中海螺(集中于明妃之子宫)而能认持(而能执持回转自身中 脉不坏);由认持支纯熟,能灭一千八百分别,得十方世界边际 神通,变化自在,此为见道故。
  续云:由常时能持之力,正趋入 金刚萨?剩敲谄孟辔薹直鹬恰9适甭衷疲骸? ?x那智慧乐,若明点提不漏失(若射精后之精液能回提入自身 中而不漏失),能得无漏俱生智(便能得到无漏之俱生喜智慧), 由彼能予法界智(由彼俱生喜即能给予密宗行者证得法界体性智), 六道众生所遍命,一切时中烦恼魔,决定由此而摧毁。
    ’如上一 切变化神通,及一切智,由三界中行者现生证得。庄严经论云: ‘此后超越于世界,乃得无上一切智,能远离彼之二执,由彼彼 等转变已,许此为登初地相。’”(《曲肱斋全集》之三481~483 页) (3),密宗有以观想明点成就,复以明点能通达中脉上下五轮 之证量,作为佛教般若慧通达位之初地菩萨证量,以之笼罩显教在 家出家菩萨,及笼罩密教中之初机学人,令人崇拜不敢生疑。
     (4)密宗的上师开示说:接受第四灌顶就可以立即证得见道功 德。而见道位依密宗之说法即是成为初地菩萨,所以密宗行者有许 多人接受第四灌顶而与异性上师作第一次之双身法合修;合修之后, 他们因此认为已经成为初地菩萨,因而轻视显教之修行者证量粗浅 --显教行者悟得第八识时只是第七住位故。
    却不知密宗第四灌之 见道,其实是密宗上师之自身妄想,在真正之佛法中,仍是常见之 凡夫,根本尚未进入显教第七住之见道位。 由比较可知,密宗的初地菩萨的修法,完全是外道法,完全于显 教的初地菩萨的修法不同。
  密宗的行者完全不知不证第八识阿赖耶 识,不能发起般若智慧,不能于所证的阿赖耶识,进一步的体验此 识具有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 发起进入初地所需的道种智,如何妄言可以以双身修法而证得初地。
     5,显密证得报身佛的不同。 等觉菩萨经过52个阶位的修行,修一切种智,圆满等觉地的无生 法忍,进断极微细俱生烦恼障,于百劫中广施内财外财,修集佛地 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所须的福德。
  在这一百劫当中,主要是 在修集福德、在与众生广结善法因缘,一直在物质世间中,实践无 我法——对自己的五蕴完全没有任何执着,使得我执的微细习气能 够断除净尽。  这等觉如来的修行法门,不是一般能修的;怎么说呢? 譬如某甲来跟等觉菩萨说:“我要熬一个药,我的药需要一颗眼睛, 把你的眼睛送一颗给我吧!”等觉菩萨就得要当场挖给他,不可以 迟疑。
  等觉菩萨的修行法门就是百劫修相好,无一时非舍命时,无 一处非舍命处。如此修行才证得报身佛的圆满相好。   密宗的报身佛的修法,如宗客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里说得,利 用明点,气功,在男女双修时,将性高潮的性快感扩充到全身,保 持极长时间,为证得报身佛。
   所以说西藏密宗的“佛法”所修的,和佛教的修法完全不同,唯一 相同的是将这些外道法套上佛法名相。   因此,西藏密宗根本就不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完全是狂密,怎么可 以跟显教佛的正法相提并论! 刀笔吏 / 文 2004-12-30 23:23:01 。
  

2006-09-11

416 0

     一、藏传佛教的宗派称谓   藏传佛教,又名藏语系佛教,主要流传于我国藏族居住地区。与汉传佛教一样同属北传大乘佛教。它既有丰富系统的佛教经典与理论,又有严密深奥的实践修证次第,故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其宁玛二字是藏文  (rnying-ma)一词的汉文音译,意指“古”或“旧”。  宁玛派即古派或旧宗派,是相对于“新派”而言的。
  因为宁玛派密宗的教法仪轨等传承源于“前弘期”(公元七~九世纪),其余诸多宗派所奉行的密法均产生于“后弘期”(公元十世纪之后)。因此,宁玛派在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宗派,故命名为宁玛派。
  因而,宁玛派在汉文书籍或期刊中不该俗称“红教”或“红帽派”之类,而应该称“宁玛派”。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该派很注重对密法的修习,而对于密法的修习,又必须通过口授耳传的方式进行。
  也就是说,该派是一个以领受语旨教授而传承的教派,故称噶举派。“噶举”一词是藏文   (bka-brgyud)二字的汉文音译,其中“  ”(bka,噶)字的本意为佛语或佛陀的教法;而“  ”(brgyud,举)字则指“传承”,因而“噶举”一词可解释为佛陀的教法传承。
    总之,噶举派这一称谓最能体现该宗派特有的传教风格,再不应出现“白教”之类的俗名。   值得一提的是,噶举派又是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支系最多的一大宗派,它在历史上曾拥有过十四支直系派别。
  它们分别是:香巴噶举、达波噶举、噶玛噶举、蔡巴噶举、拔绒噶举、帕主噶举、止贡噶举、达隆噶举、周巴噶举、雅桑噶举、绰浦噶举、秀赛噶举、耶巴噶举、玛仓噶举。  其中绝大多数目前仍在广袤的青藏高原建寺立庙,保持着自己的宗派风格。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是由昆·贡却杰布(1034—1102)创立的。这位大师当时在后藏仲曲河谷北岸购买一块土地,并在此地兴建一座寺院作为自己的传教基地,而建筑寺院的位置正好处在一片灰白色的土地之上,便将该寺命名为萨迦寺,“萨迦”一词是藏文  (Sa-skya)二字的汉文义译,意为灰白色的土地。
    后来萨迦寺作为传教中心便形成了一个宗派,该宗派也随之起名为萨迦派。可见,萨迦派这一称谓在自己的宗派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有些教外人士以萨迦寺的外墙上涂刷红、白、蓝三种颜料为由,将萨迦派俗称为“花教”,这种称谓极其不妥。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中最后形成的重要宗派,由宗喀巴大师(1357—1419)创立。  宗喀巴是藏族近代史上出现的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人物,他不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而且是一位世界著名的佛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改革家,在藏传佛教史上被尊称为“第二佛陀”。
  宗喀巴主张僧侣要严持戒律,并积极倡导学经要遵循次第。因此,人们称宗喀巴创立的宗派为格鲁巴,即格鲁派。  “格鲁巴”是藏语“  ”(dge-lugs-pa)的汉文音译,意为“善规者”或“善规派”。
  这一称谓突出了格鲁派在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倡导严守佛教戒律的风范。所以,俗人以宗喀巴曾戴黄帽为由给该宗派起一个“黄教”或“黄帽派”的别名,实为不妥。   噶当派,是藏传佛教宗派之一,是阿底峡尊者(982—1054)倡导,由仲敦巴(1005—1064)创立的。
    噶当一词是藏语   (bka-gbms)的汉文音译,意指“佛语教授”。这是表明佛祖所讲的经律论三藏在内的一切教义,均包含在阿底峡建立的“三士道”的理论之中。因为“三士道”理论的继承和发扬者便是该派,所以,取名为噶当派。
     觉囊派,是藏传佛教宗派之一。由域摩·弥觉多吉(约十二世纪初人)的第五代弟子贡邦·特杰尊珠(1243—1313)在后藏拉孜东北的觉摩囊地方建立起一座觉囊寺,该寺成为该派的祖寺,觉囊派就因该寺而得名。
    觉囊派以“他空见”为主要学说,因而在藏传佛教史上曾引起过争议。   希解派,是藏传佛教宗派之一,由帕丹巴桑杰(?—1117)创立。希解一词是藏语“ ”二字的汉文音译,意指“能寂”、“寂灭”或“能止息”等。
  不难看出,命名为希解派的主要原由在于说明如能遵照该派教义修炼,便可熄灭人间一切苦恼及其根源,并停止生死流转这一宗派旨意。     觉域派,是藏传佛教宗派之一,同时又是藏传佛教史上唯一由出家女性创立的宗派。
  觉域一词是汉文音译,它在藏文典籍中有两种写法,由此而蕴含两层意思,但比较常用的写法则是“   ”(gcod-yul,觉域),这里的“  ”(gcod,觉)字,意指“断”或“断灭”;“  ”(yul,域)字意为“境”。
    因此,觉域一词则表明了该宗派的教法能够断灭人世间的所有苦恼的根源;另一种写法为“  ”(spyod-yul,角域),这里的“  (spyod,角)字又意味着“行”,“域”字义同上。
  角域一词则意味着通过心里训练并体悟一切皆空的万物本性,从而达到涅??境界这样一种深层意义。       布敦派和普东派,是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的两支小派别。
  两派的称谓均取自二位创立者的姓氏,在此从略。   总而言之,藏传佛教诸多宗派的称谓,不仅体现了各宗派所蕴含的鲜明特色,而且还反映着青藏高原特异的人文地理风情,应予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尊重。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宗教
公务办理
军事
时事政治
求职就业
法律
其他社会话题
宗教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