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生物学

介绍一下白颈长尾雉(索图)

全部回答

2006-08-10

0 0

    别 名 横纹背鸡   学 名 Syrmaticus ellioti   英文名 white-necked long-tailed pheasant   雉 科 Phasianidae   分 布 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两广   雄鸟全长约80厘米,雌鸟约50厘米。
    雄鸟头部暗褐色;后颈和侧颈灰白色;颏、喉及前颈黑色。上背和胸栗色,散有黑斑。下背和腰黑而闪蓝,具臼色横斑和羽缘。飞羽棕色或浅栗色,杂有细纹。尾羽长,橄榄灰色,具多数栗色宽横斑,腹部为白色。
  嘴黄褐色,脚暗灰色。雌鸟体羽大都棕褐色。上体满缀以黑斑纹,背部具白色矢状斑。     栖息于海拔300~1000米的崎岖山地及山谷间的丛林中,多见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也见于茂密的竹丛及下木间。
  以荚果、浆果、嫩叶为主要食物。3月中旬开始繁殖。筑巢于较隐蔽的林间或林缘的岩石下,也见于树木底部或灌丛的地面。每窝产卵5~8枚,乳白至玫瑰白色或黄色,无斑点。  雌鸟孵卵,孵卵期24天。
     (人民网资料)。

2006-08-10

59 0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俗称横纹背鸡。体形比白冠长尾雉小。雄鸟头部橄榄褐色,因颈部灰白而得名白颈长尾雉。它的喉部及颈的前面部分为黑色,上背、肩部及胸部为栗色,杂有黄色、黑色和白色斑点,腰部及尾上覆羽颜色蓝黑,有白色细的斑纹及羽缘。
  尾羽16枚,尾长约400毫米,比白冠长尾雉尾羽短一半以上,呈橄榄灰色,有宽的栗色横纹。  两翼栗色,腹部为白色。雌鸟体羽棕褐色,上体满杂以黑色斑纹,背部还有白色斑。   白颈长尾雉分布于安徽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江西东部,广西东北部。
  多栖于中山带较崎岖的山地丛林中,非繁殖季节多成小群活动。性怯懦,不太鸣叫,是一种能奔走善飞翔的鸟类,人们很少见到它与其他雉类混群的时候。  食物以植物种子、豆荚、浆果及嫩叶为主。
  动物园中饲养的白颈长尾雉,可产卵6-8枚,卵呈乳白色以至玫瑰白色,卵重约29克,大小平均为46。2×34。5毫米。 白颈长尾雉,俗称“野鸡”,在祁门常常见到它靓丽的身影。 白颈长尾雉上体大部分金黄色,雄雉的数十枚尾羽竟长达1米多,上面有黑褐色大型横花斑及白色的细羽缘。
    额、颊、眉际与头部均呈浓墨色,唯独颈部的羽毛洁白如霜,鲜明夺目,其名从此而来。 百花盛开的春季,是它们繁衍后代的季节。每天清晨,雄雉常抖动双翅,在林间漫步起舞,以其洒脱秀丽的英姿,博取雌雉的“爱情”。
  然后便双双对对,形影不离,共度“蜜月”。白颈长尾雉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雌雉每年产卵3到10枚,孵化24天后出雏。  10月中旬后,繁殖期过去,“一夫一妻”的小家庭便宣告解散,又恢复大家庭和睦的生活。
   白颈长尾雉不仅是世所罕见的观赏珍禽,而且也是著名的益鸟和药用动物。它们一般以植物种子、浆果、嫩芽及昆虫为食,夏秋季节则捕食大量害虫,其数量竟占全部食物的60%以上。 白颈长尾雉羽毛鲜艳,姿态优雅,在青山绿水间漫步,犹如仙禽般美丽潇洒。
     。

2006-08-09

55 0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俗称横纹背鸡。体形比白冠长尾雉小。雄鸟头部橄榄褐色,因颈部灰白而得名白颈长尾雉。它的喉部及颈的前面部分为黑色,上背、肩部及胸部为栗色,杂有黄色、黑色和白色斑点,腰部及尾上覆羽颜色蓝黑,有白色细的斑纹及羽缘。
  尾羽16枚,尾长约400毫米,比白冠长尾雉尾羽短一半以上,呈橄榄灰色,有宽的栗色横纹。  两翼栗色,腹部为白色。雌鸟体羽棕褐色,上体满杂以黑色斑纹,背部还有白色斑。 白颈长尾雉分布于安徽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江西东部,广西东北部。
  多栖于中山带较崎岖的山地丛林中,非繁殖季节多成小群活动。性怯懦,不太鸣叫,是一种能奔走善飞翔的鸟类,人们很少见到它与其他雉类混群的时候。  食物以植物种子、豆荚、浆果及嫩叶为主。
  动物园中饲养的白颈长尾雉,可产卵6-8枚,卵呈乳白色以至玫瑰白色,卵重约29克,大小平均为46。2×34。5毫米。 。

2006-08-09

54 0

    别名 横纹背鸡   学名 Syrmaticus ewllioti   英文名 white-necked long-tailed pheasant   雉科 Phasianidae   分布 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两广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鸡形目Galliformes 全长约81cm。
    体色近褐。头顶及枕部橄榄褐色,喉、颏黑色,脸颊裸皮猩红色,颈侧白色,上背和胸栗色。下背、腰及尾上覆羽黑蓝色,羽缘白色。尾羽银灰色,有数条栗红色宽横带。腹部及肛周白色,腰黑、羽缘白色。
  雌鸟头顶红褐,枕及后颈灰色,喉及上颈黑色。为中国东南部留鸟。   栖息于海拔300~1000米的崎岖山地及山谷间的丛林中,多见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也见于茂密的竹丛及下木间。  以荚果、浆果、嫩叶为主要食物。
  3月中旬开始繁殖。筑巢于较隐蔽的林间或林缘的岩石下,也见于树木底部或灌丛的地面。每窝产卵5-8枚,乳白至玫瑰白色或黄色,无斑点。雌鸟孵卵,孵卵期24天。 雄鸟全长约80厘米,雌鸟约50厘米。
  雄鸟头部暗褐色;后颈和侧颈灰白色;颏、喉及前颈黑色。  上背和胸栗色,散有黑斑。下背和腰黑而闪蓝,具白色横斑和羽缘。飞羽棕色或浅栗色,杂有细纹。尾羽长,橄榄灰色,具多数栗色宽横斑,腹部为白色。
  嘴黄褐色,脚暗灰色。雌鸟体羽大部棕褐色。上体满缀以黑斑纹,背部具白色矢状斑。 栖息于海拔300~1000米的崎岖山地及山谷间的丛林中,多见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也见于茂密的竹丛及下木间。
    以荚果、浆果、嫩叶为主要食物。3月中旬开始繁殖。筑巢于较隐蔽的林间或林缘的岩石下,也见于树木底部或灌丛的地面。每窝产卵5~8枚,乳白至玫瑰白色或黄色,无斑点。雌鸟孵卵,孵卵期24天。
   产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两广。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颈长尾雉,俗称“野鸡”,在祁门常常见到它靓丽的身影。   白颈长尾雉上体大部分金黄色,雄雉的数十枚尾羽竟长达1米多,上面有黑褐色大型横花斑及白色的细羽缘。
  额、颊、眉际与头部均呈浓墨色,唯独颈部的羽毛洁白如霜,鲜明夺目,其名从此而来。 百花盛开的春季,是它们繁衍后代的季节。每天清晨,雄雉常抖动双翅,在林间漫步起舞,以其洒脱秀丽的英姿,博取雌雉的“爱情”。
    然后便双双对对,形影不离,共度“蜜月”。白颈长尾雉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雌雉每年产卵3到10枚,孵化24天后出雏。10月中旬后,繁殖期过去,“一夫一妻”的小家庭便宣告解散,又恢复大家庭和睦的生活。
   白颈长尾雉不仅是世所罕见的观赏珍禽,而且也是著名的益鸟和药用动物。  它们一般以植物种子、浆果、嫩芽及昆虫为食,夏秋季节则捕食大量害虫,其数量竟占全部食物的60%以上。
   白颈长尾雉羽毛鲜艳,姿态优雅,在青山绿水间漫步,犹如仙禽般美丽潇洒。 。

2006-08-09

56 0

    白颈长尾雉 White-necked Long-tailed Pheas Syrmaticus ellioti [更多图片] [相关文章] 描述:雄鸟:体大(81厘米)的近褐色雉。
  头色浅,棕褐色尖长尾羽上具银灰色横斑,颈侧白色,翼上带横斑,腹部及肛周白色。  黑色的颏、喉及白色的腹部为本种特征。脸颊裸皮猩红色,腰黑,羽缘白色。雌鸟(45厘米)头顶红褐,枕及后颈灰色。
  上体其余部位杂以栗色、灰色及黑色蠹斑。喉及前颈黑色,下体余部白色上具棕黄色横斑。 虹膜-黄褐;嘴-黄色;脚-蓝灰色。 叫声:声音低沉。通常清晨鸣叫。雄鸟较雌鸟常叫,声为gu-gu-gu,ge-ge-ge或ji-ji-ji,ju-ju-ju。
     分布范围:中国东南部特有种。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etal。,1994)。较常见,分布于江西、安徽南部、浙江西部、福建北部、湖南、贵州东部及广东北部的山林,沿海地区在海拔200~500米,内陆为海拔1000~1500米。
   习性:栖于混交林中的浓密灌丛及竹林。  性机警。以小群活动。 异名: PhasianuselliotiSwinhoe,1872, 俗名: 地花鸡地鸡花山鸡 命名人及年代: (Swinhoe,1872) 。
  

2006-08-09

57 0

    白颈长尾雉,俗称“野鸡”,在祁门常常见到它靓丽的身影。 白颈长尾雉上体大部分金黄色,雄雉的数十枚尾羽竟长达1米多,上面有黑褐色大型横花斑及白色的细羽缘。额、颊、眉际与头部均呈浓墨色,唯独颈部的羽毛洁白如霜,鲜明夺目,其名从此而来。
   百花盛开的春季,是它们繁衍后代的季节。  每天清晨,雄雉常抖动双翅,在林间漫步起舞,以其洒脱秀丽的英姿,博取雌雉的“爱情”。然后便双双对对,形影不离,共度“蜜月”。白颈长尾雉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雌雉每年产卵3到10枚,孵化24天后出雏。
  10月中旬后,繁殖期过去,“一夫一妻”的小家庭便宣告解散,又恢复大家庭和睦的生活。   白颈长尾雉不仅是世所罕见的观赏珍禽,而且也是著名的益鸟和药用动物。它们一般以植物种子、浆果、嫩芽及昆虫为食,夏秋季节则捕食大量害虫,其数量竟占全部食物的60%以上。
   白颈长尾雉羽毛鲜艳,姿态优雅,在青山绿水间漫步,犹如仙禽般美丽潇洒。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生物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数学
化学
天文学
环境学
建筑学
工程技术科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心理学
物理学
生物学
生物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