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050101 军事心理学研究什么??

全部回答

2005-01-01

0 0

军事心理学又称心理战   心理战,是征服人心的战争,是在多维空间内进行的心理交锋,是从精神上瓦解对方的作战样式,其包括心理攻击战和心理防御战。心理攻击战以攻击敌方的心理为主要作战目标,通过使其改变态度、产生错觉、摧毁意志、动摇信心达到瓦解民心士气,削弱战斗力的目的。心理防御战则是巩固己方的心理防线,预防和化解消极心理现象,坚定胜利信念。

2005-01-01

73 0

    主要研究领域 《军事心理学手册》(Gal, Mangelsdoroff著;1991年出版)是对军事心理学家从事的工作介绍最全面的一本书。从不同角度可以对军事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作多种划分,在这本书中,军事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被划分为:人员选拔及安置;培训;人力因素;领导能力与团队效率;心理咨询与治疗;调查与研究;环境压力源几部分。
    军事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几乎包括了如心理咨询、工作与组织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既包括基础研究又包括实用性研究。 人员选拔与安置:对招募的新兵以及军官进行筛选,为不同的人员建立不同的生涯规划,选拔飞行员、空港指挥、海上领航员等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人员,这些在军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
    目前的研究重点在于需要扩大测验的范围:1。通过电脑和模拟器对更多种能力和技能进行测试;2。考察潜在因素的影响,如社会交往能力、动机和价值观等。相关研究还包括运用工作分析技术确定军队中的职位结构,建立考核新兵及军官绩效水平的程序等。
   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可以使得新兵和军官尽快适应工作。  主要培训包括基本技能(如读写、数学等);军事技能(如步兵、水兵技能等);技术(如电子器械、外语等);特殊技能(如飞行训练、水下作业等)。
  军队中对技术水平的要求已经日益增高,需要加强对技术以及特殊技能的训练。研究重点在于:1。认知及信息加工模型的建立;2。对培训需求的认识以及指导系统的设计;3。  通过校标参照考核培训效果;4。
  培训设备、模拟器、计算机化程序的广泛应用。很突出的一个发展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际情境来进行技术性训练。 人力因素:目标是通过人机界面增强军队系统及装备的功能。早期的研究重点是人员绩效水平的区分以及通过改进装备来提高人员的绩效水平。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重点已经转移到了通过减少来源于操作者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压力来提高绩效水平,其中一个主要焦点在于通过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提高人员的决断能力。 环境压力源:军队中的人员常常需要在对人体有不利影响的条件下工作,如长时间持续工作缺少睡眠;环境恶劣(噪音、高温、严寒、海拔高);车辆突然加速;震动;高压;迅速位移导致的恶心;危险环境(如毒气、辐射、生物或化学物质的伤害等)。
    既需要保证人员的健康,又需要提高处理这些压力大的工作任务的能力,需要将实验室研究与在极端环境下的情境研究结合起来。 领导能力与团队效率:指的是如何在战争时期发挥领导才能以及如何在和平时期保持这样的能力。
  其中一门研究分支强调的是有能力的领导人员,包括领导的选拔、培训及评估、面对全军的表现、高层官员制定政策的水平。  包括政治心理问题,如对国家元首行为的研究。另一门分支强调的是团队研究,包括团队建设、信息沟通、上下级关系、团队凝聚力、小组功能、决断能力等。
  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对国际军界信息沟通的评估及改善。 个人与团体行为:是对在军队统一环境中不同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包括个体对军队生活的适应和个体生活方式的选择(军队生活只是他们全部生活的一部分),具体的课题包括:组织责任、生涯发展、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军人家庭、士气与凝聚力、流行病、问题行为(如药物滥用)、由于不适应军队生活导致的纠纷、不愿复员、军队生活压力(包括严重的战后心理障碍)等。
    通过使用其他研究领域中所使用的技术可以改善对潜在的问题的解决,如对如何适应高度压力的训练。 心理咨询与治疗: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际操作过程及相应的研究。
  军队中的心理咨询师是能够为在职军人及他们的家庭(也生活在军队中)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军官。他们要负责从事一般职位以及要求绝对安全性的敏感性职位人员选拔的心理测试工作,还要负责具体项目如药物滥用、家庭问题(如虐待儿童)、压力缓解、促进健康发展等。
    具体工作包括:向军队领导提供能够提高人员绩效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向各部门提供关于组织效率的建议等。有些军事心理学家也在退役军人的医院工作。 调查与研究:心理学家通过实用性研究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支持不同军事组织以及国防部做出的决策的正确性,如:关于对新兵要求的倾向性的调查;控制军队人员服役年限的调查等。
    另外,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得到的结果能够解释议会官员、行政部门、政策制定人员等提出的问题,如:通过调查了解到了1991年海湾战争后的退伍老兵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协助军队人事部门制定裁军方案等。
   特殊问题与形势:军队的任务和任何其他机构都不同,进行实验室研究和情境研究有其独到的需要。  只有军队才会面临解决战犯、人质、特种部队、预备役、军人智力水平、人员安全感、心理战、人道主义等棘手问题的情况。
  冷战过后,和平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更加要求为解决军队冲突找到各式的途径。军事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如何维护和平、不同国家军队的情况和一些政治因素来缓和国家间的紧张气氛,更好地发展和平。   工作情境及负责部门 军事心理学家的工作情境比其他心理学将要广泛得多,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研究人员应该在实验室或学术组织工作,医生在医院或诊所工作,由于隶属于军队的基地、学校、办事处远比其他机构要多,所以军事心理学家有可能到美国或其他国家各种不同的场所去工作。
    例如,Walter Reed军事研究中心的总部设在华盛顿,在美国和德国的海德堡也设有战地办事处。对于一般的心理学家来说,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要在不同地区工作并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事情,对于军事心理学家也是如此。
  他们在不断变换工作地点的过程中为战争地区的军队提供服务、进行研究、收集数据、汇报研究成果等。   很多政府性及非政府性组织支持军事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为政府组织工作的心理学家,不管是不是带衔,工作内容全部围绕军事心理学进行。
  而为非政府性组织工作的心理学家只是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与军队有关。事实上,在军队环境下及其他环境下的研究工作也是可以融合到一起的。  下面列举出了一些可以从事军事心理学的机构。
   研究机构:大部分没带衔心理学家在政府办的大规模实验室和小型机构里从事上述的各种工作,不同的实验室中的心理学家的数目有所不同。有些机构中是全部由心理学专业人员组成的指导小组,有些机构中心理学家则是一个跨学科小组中的部分成员。
    有些机构位于军事部门的内部,可以更好地互通有无、收集资料,而有些机构则是独立于军队而存在。 很多研究人员遍布美国各地,有些机构是与政府部门设在一起的,其中的一些和那些专门从事军事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室一样具有多年的历史。
  过去,这些机构只是从事美国国防部提出的研究项目,而现在国防经费出现了下降,他们的客户范围也扩展到了除国防部外的其他政府部门和一些私人组织。   教育机构:大学里的一些心理学家与军事组织合作,从事军事心理学的研究。
  学校里的研究者会找到一些研究生参与到课题中来,甚至一些大学还在政府指导下专门建立了军事心理学实验室。这些研究课题往往已经发展了很久,能够满足军队的特殊需要。心理咨询专家也可以在医科学校从事学科内的药物研究。
     军队也设有自己的教育机构,如学术组织、军校、研究所(如加洲Monterey的海军研究院)、专门学校(如空军技术学院)等。这些教育机构中的心理学家既教授课程也要进行研究和咨询,同时也负责学校的行政管理。
   医疗中心、医院、诊所:心理学咨询和治疗专家的工作场所最为广泛,包括军队医院、门诊部、心理健康中心、日间护理中心、监狱等。  大多数军队的医疗中心拥有先进的设备,心理学家属于专业医疗工作者。
  有的心理学家会在比较偏僻的诊所或医院工作,而那些带衔心理学家的工作特点之一是常常每2--3年就要换一个地区工作。 军队学校和基地:为了培训新兵和军官,军队设立了以整套从事培训工作的系统。
    心理学家在学校既从事研究工作也从事教学工作。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的工作相当于军队中的心理健康指导专家。心理学家也可以作为军队中从事特殊任务的工作者。 海外机构:一些军事心理学家可能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海外工作,有时甚至是在恶劣环境中工作,如海湾战争中的科威特。
    心理咨询专家常常要到军队集中的地区去协助战争的准备工作,评估行使人道主义援助任务的士兵的有利水平,研究者也有可能需要到国外收集资料。 管理与政策办公室:部分军事心理学家在上述的各种机构或国防部相应的办公室工作,负责对研究项目进行预算、规划和审查。
  另外有些军事心理学家负责向制定政策方针的高层领导人员提供信息和指导。   美国心理学会第19分会——军事心理学分会 美国心理学会第19分会是专门的军事心理学分会,是1946年成立的最早的分会之一。
  不是美国心理学会会员的心理学工作者也有资格加入军事心理学分会,而军事心理学分会的成员也有资格加入美国心理学会的其他分会,如实验心理学分会(第3分会)、心理测量与统计分会(第5分会)、心理咨询与治疗分会(第12分会)、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分会(第14分会)、应用实验与工程分会(第21分会)、健康心理学分会(第38分会)、家庭心理学分会(第43分会)等。
    许多军事心理学家同时还是其他专业组织如美国心理学社团、人力因素社团、国际大学研讨协会的成员。 军事心理学分会每季度出版自己的专业刊物——《军事心理学》,重要内容是最初有关行为科学的研究以及在军队实际情境中进行的研究。
  “军事心理学”上的很多专题都是军事心理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如:团队建设、培训与绩效;海军中的女性;军事职位分析;改善长时期睡眠不足的刺激物;军事设施与生活课程发展前景等。  其他专题还包括防化学物质服装对绩效的作用以及计算机化自适应性测验的发展。
   。

2005-01-01

69 0

    一、提高我军的战场心理承受能力 有关资料表明,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次战争中,因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正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二战期间的精神性减员发生率比一战期间增加了3—4倍;1973年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队战斗应激反应减员占战斗减员的30%;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中美军阵亡389人、伤467人,而患战斗精神病的竟达541人,占全部减员的63。
    3%。   ●战斗应激反应危害极大   战斗应激反应的危害极大,它可以直接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而且战斗应激反应发病率高、发病突然、症状复杂、难以预料,可使部队陷入精神混乱状态,影响部队战时稳定。
  有些战斗应激反应(如:战争癔症和群体恐慌现象)常以群体发作形式出现,并可以相互感染,一人发作可迅速波及多人发作。  外军曾有战斗应激反应使部队斗志涣散,导致士兵酗酒滋事和吸食毒品,战后容易发生精神创伤的应激性障碍的报道。
     目前,以色列在军队中设立了战场心理致伤防治机构,美国陆军师医疗救护站配有行为科学专业军士和精神保健军官,用以专门负责对发生战场心理创伤和心理异常官兵的防治工作。  因此,以军在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中东战争中,心理异常病员占病员总数的百分比由30%下降到23%。
  这说明,只要对战斗应激反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就可以很大幅度的降低战斗应激反应的发生,增强战场适应能力,降低战斗中的精神性减员。   ●战斗应激反应的生理症状   战斗应激反应是指在战斗环境中的一种突然或逐渐发生的士兵作战能力的崩溃,表现为躯体和心理症状的反应。
       战斗应激反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战斗应激反应。急性战斗应激反应是指士兵在参加战斗数小时后的失能性心理反应,又称为急性战斗反应或战斗休克。其特点是:突然发生生理性过度激起、持续时间短(数分钟到数小时)、容易恢复,但是极可能发生威胁生命的失控行为。
  急性战斗应激反应的症状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  其躯体生理表现为:呼吸运动浅而快、双目圆睁、战栗、多汗、肌肉紧张、失眠、易疲劳、感觉异常、对噪声过敏、消化道症状等;其情绪和行为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或烦躁、精神错乱、癔症性痉挛等认知行为障碍。
     慢性战斗应激反应是机体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造成的。其特点是:发病隐匿、处于抑制状态、持续时间长(数周、月或年)、需专业治疗。  慢性战斗应激反应是机体处于低烈度的生理状态的结果。
  其躯体生理表现为:两眼发直、失眠、体重减轻、便秘、动作技巧丧失、过度饮酒和用药等;其情绪和行为表现为:抑郁、脱离群众、畏缩、失去斗志、固执己见、人际交往障碍、甚至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等。   任何疾病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原因。
    战斗应激反应的诱发因素包括:应激源、个体因素和内部因素。应激源是指引起战斗应激反应的多种类型的刺激因素。在战斗中,应激源主要是战场和环境因素,如:尸体、鲜血、各种声响、疲劳、饥饿、寒冷、高温、激烈的战斗、遭到袭击等。
  个体因素是指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心理素质。比如,某些先天性疾病、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孤僻、不信任指挥员、作战动机不明等。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指挥员缺乏威信、指挥混乱、内部关系紧张、缺乏凝聚力和集体精神等。
  以上这些因素均可成为战斗应激反应的诱发因素。   ●克服“反应”刻不容缓   实践证明,针对引起战斗应激反应的应激源、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加强军人心理素质训练是预防战斗应激反应的有效方法。  一是进行一般性心理训练,即把政治思想教育、道德传统教育、科学文化学习、军事技能训练和集体协同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官兵的军人素质、军人意识、军事技能、健康人格和团队精神。
  其次要强化实战模拟训练。在贴近实战的情况和条件下,模拟战场上的声、光、电、火、形、气进行训练和演习,并设置各种复杂困难、突然和多变的战斗情况,使官兵处于适当的紧张和恐慌状态,学会在实战条件下如何调控情绪和适应战场环境。
    试验证明,相同的危险刺激因素重复刺激2—3次可使96%的士兵大幅度减轻恐慌性心理。   再次要加强后勤保障训练,争取社会支持。疲劳、饥饿、寒冷、高温、睡眠不足、与部队失去联系等均可诱发战斗应激反应。
  在战斗期间,应给士兵提供营养丰富的可口食品,做好防暑和保暖工作,提供休息条件,保证士兵每日至少睡 4个小时,做到保障有力。  全国上下要支持战斗行动,予以精神鼓励和物资供给,以提高士气、稳定军心。
  越南战争期间,由于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和官兵战争目的不明,导致许多士兵产生了心理障碍。   此外还要加强指挥员的心理和能力训练。经验表明,25—35岁的官兵比15— 25岁的官兵更容易发生战斗应激反应。
    而25—35岁恰是初级指挥员的年龄段,因此指挥员的心理训练不容忽视。指挥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指挥能力才能融洽内部关系、树立威信、增强部队凝聚力、搞好战前动员、指挥得当。
     需要指出的是战斗中适度的焦虑、紧张、多汗、易疲劳是正常的应激反应,美国军事心理学家对美军在战斗中的心理状况的调查发现80%—90%的参战者都曾体验过恐惧。  所以,只有当患者的症状直接影响战斗甚至不能再战斗时才称之为战斗应激反应。
     一旦发生战斗应激反应,应立即按照三级救治体系迅速展开救治工作。80%的急性战斗应激反应经过治疗,在数小时到至多5天内可恢复正常并投入战斗;慢性战斗应激反应经过数天到3—4周的治疗40—78%可以归队。
     二、发动军事心理战,打击敌方军队士气 军事心理战,是以特定的信息媒介为武器,通过有效的信息刺激,改变对方的心理状态,导致其意志衰退、思维混乱、决策失误、战斗力下降的作战。
  大众传媒———报纸、书刊、广播、影视、网络等,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军事心理战的重要武器。   军事心理战实现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最大限度地争取盟友、孤立对方,陷敌于广泛的道义谴责之中,置敌于心理弱势和劣势;二是在本民族、本国家内部赢得民心民意,得到高度支持,形成同仇敌忾的强大气势;三是以正义之师的形象激励参战人员的斗志和士气,造就官兵的战场心理优势。
  军事心理战的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在相当程度上必须依赖大众传媒。  军事心理战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通过各种信息的综合作用,摧毁敌方的信念、意志和士气,使对方产生疑虑和恐惧,战斗力弱化。
  这种作用于精神意志的软杀伤,离开大众传媒便难以实现。破坏摧毁敌方的信念意志,击垮敌方的精神士气,最重要的环节是要转变对方的态度。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完全可以通过对信息有选择、有指向的传播,对“议题”有主导、有重点的设置,从而产生告知解释劝服的社会效应。
    大众传媒所具备的这种功能和效应,决定了它可以为心理战在实施心理威慑,进行精神杀伤等方面提供优质而有效的服务。   军事心理战的要旨在于攻心夺气乱谋。所谓乱谋,就是对敌人进行心理扰乱、迷惑和欺骗,造成敌人的错觉和大意,促其在理智上犯错误,作出导致失败的判断和决策,以达到不战而胜或小战大胜的目的。
    谋略对抗,实际上是双方的决策对抗。众所周知,心理欺诈的实质是令对方判断失误、决策失误、行为失误。这里,令对方判断失误是欺诈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人的所有判断都是对信息接收、解读、分析、推理的结果。
  任何判断都离不开信息。按照传播学家H·拉斯韦尔的观点,大众传播的首要功能便是监视环境,即人们可以通过大众传媒连续不断地传递信息,掌握了解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作出已经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着什么,即将发生什么的确认,从而决定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
    任何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中,始终贯穿着选择。在战争中,传媒可以通过有选择的信息传播,制造虚虚实实,浓浓淡淡的“战争迷雾”,令对方捉摸不定,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实践表明,大众传媒对信息定质、定量、定向传播的功能,对实施谋略欺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