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王羲之《兰亭序》的艺术特点是怎样的?

王羲之《兰亭序》的艺术特点是怎样的?

全部回答

2016-07-26

96 0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当时的一些名士如王羲之、谢安、孙绰、王献之等人,在浙江会稽的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诗酒会。参加这次宴会的共有41人。他们在溪水旁席地而坐,饮酒赋诗,汇诗成集。
  王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就是《兰亭序》。 《兰亭序》为草稿,是王羲之新书体风貌的集中体现。  它共行,字,在我国书法史上地位崇高。此帖因卷上有唐中宗神龙年号的小印,所以也被称为“神龙本”,据说由唐冯承素摹写而成。
  此帖雄视古今,妙手偶成,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点画凌空蓄势,落纸极尽变化,用笔随心所欲。例如,全文一共用了个“之”字,每个“之”字都充满变化,绝不相同。  章法富有韵律,有春风拂面之感。
  全篇节奏和谐自然,点画之间,字字之间,行行之间,生机灵动,顾盼有情,有萧散自然的风神。《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自唐宋以来,习行书者必临《兰亭序》。有的书家终生对其不停地临习,足见其在书法中的地位。
   自王羲之之后,《兰亭序》一直传到其第七代孙智永的手中。  智永虽出家为僧,但仍然传袭家业,精勤于书法艺术。他曾在湖州永欣寺的阁楼上日以继夜地勤奋习字达30年,据说他用秃的毛笔有五大竹簏(用柳条编成的盛物器)那么多。
  智永辞世之前,将祖传七世的《兰亭序》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辩才珍藏。辩才也精于书法,他临习的《兰亭序》,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书法,他从民间收购了大量王羲之的真迹,得到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作品超过2900件。
  后来,虞世南(初唐大书法家)从这些真迹中选出三百余件珍藏于内宫之中,以供太宗欣赏、临摹。尽管收藏的王羲之真迹众多,但唯独缺少书圣的巅峰之作《兰亭序》,唐太宗很是遗憾。  他为得到此帖,派人四下寻找,终于得知此帖在辩才的手中。
  知道《兰亭序》的下落后,唐太宗希望辩才禅师能献出此帖,但辩才不承认此帖在自己手中。唐太宗无奈,就询问身边的近臣该怎么办。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房玄龄给皇帝推荐了一个叫萧翼的人,说他能够帮皇帝完成心愿。
  萧翼受到太宗接见,他从宫中拿了三五件王羲之真迹,然后微服去接近辩才,辩才见他酷爱王羲之作品,便以《兰亭序》相示,被萧翼带入宫中。  后来,唐太宗赐给辩才绸缎3000段、谷物3000石,辩才用赏赐为永欣寺建造了三层宝塔。
  辩才禅师因失去真迹而倍受打击,一年多后不幸辞世。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常把它带在身边欣赏,还命大臣学士临摹。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死后,朝廷把此帖收藏在昭陵中以作陪葬之用。唐人摹本中最接近真迹的是“神龙本”,即冯承素摹本。
    其他著名的临摹本还有褚遂良、虞世南等家。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