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临床应用进展是什么?

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临应用进展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6-03-29

348 0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较复杂,它抑制纤维蛋白、凝血因子Ⅴ、Ⅷ、Ⅺ、ⅩⅢ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与普通肝素相比,对血小板功能干扰少。与Ⅹa因子抑制剂类‘似,抑制凝血酶能减少组织因子诱导的凝血酶生成。
  与肝素不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对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作用更强,阻断凝血酶链式放大反应的作用比间接凝血酶抑制剂强。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代表药是达比加群,其前体药物是达比加群酯,口服经胃肠吸收后,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直接抗凝血活性的达比加群,生物利用率为6。
  5%,半衰期为12~17小时,经肾脏排泄率为80%。临床应用中不需要严密的剂量监控,但抗凝效果可通过检测凝血时间来评估。  RE-LY研究入选了18113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110mg每日2次组、达比加群150mg每日2次组和华法林(INR2~3)组进行为期2年的研究。
  结果显示:主要终点(卒中和栓塞性疾病)发生率达比加群高剂量组显著低于达比加群低剂量组和华法林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达比加群低剂量组显著低于高剂量组和华法林组,但总出血事件在达比加群高剂量及低剂量组均减低。
     基于以上临床结果,ACCF2011指南建议具有卒中或系统性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且未植入人工心脏瓣膜或无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瓣膜病,无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15ml/min)或严重肝脏疾病,达比加群可以作为华法林的替代治疗预防卒中和系统性栓塞(Ⅰ,B)。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