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音乐

关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问题

请问小提琴协奏曲>是以哪一种戏剧唱腔为写作素材的?

全部回答

2006-02-16

0 0

越剧

2006-02-16

52 0

    车:诚如您刚才说的,在写作这首乐曲的时候,是由越剧的灵感启发来的,可是乐器都是西洋的,所以在因素里面,那一些是比较接近于越剧,比较乡土的呢? 陈:对!这里面主要有几方面。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精神方面:民族的思维和民族的精神。这一点不是表面的东西,也很难讲得清楚。  譬如说我们的民族传统的诗书画都很注重抒情,当然我们?A抒情和一般的罗曼蒂克抒情不一样,比较含蓄、内在、深刻。
  所以当时我们首先要着重表现的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神素质,这是和世界其它文化不同的,这是一点。第二是手法上,一个是主题,一个是主题的发展。我们一方面用了戏曲的素材,一方面借鉴了西洋的技巧。
    譬如说主题的来源原来在越剧?A唱腔里是很抒情?A,它描述爱情。我们中国小说和戏曲中常称爱人为「妹妹」。越剧里戚雅仙「啊,妹妹啊!」是非常缠绵悱恻、扣人心弦的。徐玉兰唱?A「思祝」,思念祝英台里的唱腔有一段是这样:「那一天送他下山来」也用了同样的抒情音调。
  中国的戏曲音乐和地方语言的阴阳顿挫是紧密结合的。  但是戏曲唱腔受到人声?A音域限制,不乐器化,所以我们吸收它的特定的、典型的抒情音调,就是mi、sol、la、do,再发展成现在的主题。
   车:那个后面的已经不是越剧的了? 陈:不是了。就是mi、sol、la、do,「啊,妹??啊!」是原来的。它后来是下行的,而我们的sol、do、la、sol、mi、re的发展是往上去的。
    就是主题素材,它是从越剧的唱腔演化出来的。再说主题发展的手法。因为中国戏曲里面有很多特有的戏剧性手法,这和传统的交响乐发展手法有不同的地方。现在听我们的作品的结构里面也有奏鸣曲的影响:有呈示、有发展、有再现,因为这正好和它原来的情节的发展线索一致的。
  但是它不是严格的奏鸣曲式,因为不能套用,要根据作品的具体构思和风格。  传统的奏鸣曲式的戏剧性冲突时,像柴可夫斯基写的《罗密欧与茱丽叶》就是用两个主题的对比、交织,调性的展开,动机的分裂等等手法来造成。
  但是中国戏曲里面这种达到戏剧性高潮的手法常常是用一种所谓「紧打慢唱」来表现?A。我们用了京剧的「倒板」和越剧的「嚣板」。所谓「紧打慢唱」就是上面的旋律是很抒情?A「散板」(从有板有眼的「原板」到有板无眼的「快板」,最后最激动时用了「散板」),像是自由的吟诵,但是下面的板头顽固低音那样地保持着da、da、da、da(敲桌沿示范)。
    第三方面就是把中国的民族乐器中的特有手法吸收进去。譬如说第二主题,它描写梁山伯和祝英台一起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是小快板,中间这个节奏和这个八度跳跃是从古筝手法来?A;另外这个是像琵琶?A「扫」,用在伴奏里的大提琴拨弦;还有很多从二胡的滑音借用来的,但是这个滑音和一般的二胡又不一样,它有许多慢滑音,这和人声有关,是从「哭腔」里面化过来的。
    所以从手法方面讲,我们是从这三方面:主题素材、主题的发展,和民族乐器的特殊演奏法去保持民族特点的。但是又要和西洋的作曲技巧相结合。 详细的可以到这里看,是对陈钢的专访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音乐
明星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音乐
音乐
华语流行乐
日韩流行乐
欧美流行乐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