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职业教育

哪里有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区别?

哪里有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区别?

全部回答

2017-07-31

45 0

    1 资产方面的区别 1。1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要求对流动资产即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计提减值准备,比起《企业会计制度》少了对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的减值准备计提,因为这些项目的计提比较复杂,运用的职业判断较多,不适合小企业。
     1。2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取消。《小企业会计制度》取消了“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对发生的财产盘盈、盘亏直接根据处理意见由相关科目承担,不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过渡。
   1。3 合并了一些科目。如将《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合并为“应收股息”;将 “原材料”、“包装物”统一为“材料”。   1。4 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趋于简化。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考虑到小企业对外投资较少,一般采用成本法核算,但如果小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拥有控制、共同控制或能施加重大影响,则应采用简化的权益法。这比起《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权益法,少了股权投资差额、股权投资准备的核算,降低了核算难度,容易为小企业接受和掌握。
     对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投资时的相关费用一律记入“财务费用”,而不象《企业会计制度》要区分金额大小进行摊销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另外,对债券的溢折价摊销一律采用直线法,取消了《企业会计制度》中比较复杂的实际利率法。
   1。5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按照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固定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相关费用作为其成本。而《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除非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小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入账价值。
    这就减少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也较容易操作。 2 负债方面的区别 2。1 增加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该科目用于反映接受捐赠等待期末结转的资产价值,待期末计缴了所得税以后的余额转入“资本公积”。
   2。2 取消了“递延税款”科目。对所得税的计算只采用应付税款法,而不要求采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纳税影响会计法,减轻了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和核算成本。   2。
  3 专门借款的借款利息资本化问题。《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规定了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起止时点,对于小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专门借款利息,均可资本化,不用考虑与资产支出数相挂钩。
  这样规定可操作性强,计算也简单,容易为小企业所掌握。   2。4 “预提费用”核算的简化。《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实际支出大于预提数的差额,不再视同待摊费用,分期摊销,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 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区别 3。1 “盈余公积”明细科目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专用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利润归还投资”三个明细科目,只设置“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三个明细科目。
     3。2 “利润分配”明细科目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专用的“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利润归还投资”以及发行股票的股份公司的“应付优先股股利” 、“应付普通股股利”五个明细科目,只保留了“其他转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应付利润”、“转作资本的利润”、“分配利润”七个明细科目。
     4 损益类方面的区别 损益类方面主要是取消了“补贴收入”科目,小企业如果有增值税的补贴收入,放到“营业外收入”中核算。 5 或有事项和会计报表日后事项的调整的区别 由于或有事项的确认要求有较强的职业判断,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或有事项在损失实际发生前不要求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对于会计报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仅要求调整报告年度或以前年度的销售退回,其他事项均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6 财务报告方面的区别 6。1 简化了基本报表的编制。
  《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小企业对外报送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选择报送现金流量表。较之《企业会计制度》的报表内容,有所简化、减少了一些小企业较少涉及的项目,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补贴款”、“专项应付款”、“应付债券”等等。
    利润表也减少了“补贴收入”项目,对补充资料,也只有“当期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这一项,其他都删除掉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否,由小企业按需要选择,不做强制性要求。即使编制,也不要求编制补充资料,只编制正表,正表中也取消了“收到的税费返还”一项。
   6。2 简化了附表的编制。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附表的规定是要求一般纳税人编制“应交增值税明细表”,而取消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编制的“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分部报表”等。
   6。3 简化了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着重披露“主要会计政策及变更、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日后事项、或有事项、与业主投资者主要往来”这几个项目。   ###到中国财政部网站上有的 两者区别: (1)规范的目标不同。
   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确认和计量是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记录和报告就不可能。
     (2)适用的范围不同。 会计准则适用于股份公司的会计处理,而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即使在美国也未要求股份公司以外的企业严格执行公认会计原则,我国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中,要求所有企业执行的也是少数。
   (3)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 由于规范的目标不同,决定了各自规范的具体内容不同。  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例如在准则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言:该项收入(或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至于记录到哪个科目,则由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而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则具体得多。毫无疑问,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强。  同时,从准则和制度规定的内容来看,准则是对某一类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加以规定,而制度是对某一类企业或全部企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规定。
   (4)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由于可操作性程度不同,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制度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   (5)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层次不同。
   准则和制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规范,前者(尤其是会计基本准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约后者。根据会计法律法规权威性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层次关系作以下划分:会计法是第一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第二层次,会计准则是第三层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制定的补充规定或暂行规定是第四层次。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职业教育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远程教育
会计资格考试
司法考试
职业培训
自考
公务员考试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