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哲学

人是什么?

哲学,人学思考。

全部回答

2018-04-09

0 0

     人是什么?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是“人”!但是对思想家来说,“人是什么?”这又是一个极其深奥的难题,这正如中国古书上说的一句话:知人则哲,惟帝其难。
  为什么对人本身的认识这样难呢?因为,要真正搞清楚什么是“人”这个问题,必须对人性、人的本质问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所以,自古至今,智者哲人们写下了论人、论人性、论人的本质问题的无数篇章,然而,直到今天仍然莫衷一是。
   中国古代儒家、法家、道家等各派学者们,对于人性善恶的问题,曾经进行过长期的争论。他们有的认为人性本善,有的认为人性本恶,有的认为人性是善恶混,有的则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人的善恶都是后天所为,等等。
    学者们对人性问题的看法,各置一端,也各能自圆其说。因为,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他们的不同观点,就可以看到,这些学者的确是从各自角度对人性问题的实质,阐述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各有其理论上的深刻性。
  所以,在我看来,关于人性的这些争论,对于研究人生观问题,就是在今天也仍然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古代西方的学者们,对于人、人性、人的本质等问题,也同样进行过深入的探讨。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就是善的认识者和创造者;诡辩学派认为,人是文化的中心,是文化的创造者;哲学家普罗塔哥拉的一句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总之,在古代西方学者那里,人是具有崇高地位的。
    但是,在漫长的欧洲中世纪黑夜里,人被淹没在神的阴影之下了,神性代替了人性,人成为神的奴仆。从14世纪开始的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拨开了中世纪迷雾之后,重新发现了“人”———从封建神学专制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个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们,指出人是世界的中心,人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性内容。于是,欧洲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潮由此而兴起。在一定意义上应当承认,资产阶级正是在这面旗帜下创造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这可以说是资产阶级革命人生观的精彩历史篇章。
   当然,西方思想家对人、人性、人的本质的研究,并不是仅此而已,他们也深入探索了人本身的极端复杂性。  值得重视的是,他们对人性、人的本质的两重性,进行过相当深刻的分析。
  比如,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所以,“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或者,“要么只是禽兽,要么是个神”。应当说,在当时的历史时代,亚里士多德对人性的这个理解,是相当深刻的。
    我们发现,后来有些肤浅学者对这样的深刻思想,进行了带有偏见的重复,即他们唱的心爱的歌:“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不过,就其看到了人性、人的本质的复杂性、两重性这一点来说,仍然是很有价值的。
  后来的一些西方思想家,对人性的这种复杂性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各种各样的阐述,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人性、人的本质的认识,陷入了一种片面性。  比如,有的人认为,人天生就是贪婪的,所以,与其说人人都是善良的,不如说人人都是恶棍。
  这个观点,自然是有片面性的,但是,它与中国古代关于人性本恶的思想一样,比人性本善的思想,是更加有价值的。 尽管西方思想家关于人性、人的本质的思想,是有价值的,但是,他们的观点,是以一种抽象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的,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
    所以,就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人生观。这样,他们的人生观就越来越暴露出了其理论上局限性,因而在理论上已经很难有什么新的进展了。我们已经看到,这个历史任务是由马克思主义接替下来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关于人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开创了科学的人生观研究的新视野。
     在批评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的抽象性、直观性缺点时,马克思深刻地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这个概括,其理论视角不再仅仅是个人,而是在社会的高度上来揭示人的本质。  所以,马克思就由此而克服了对人的本质问题观点的抽象性、片面性,使我们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看法会更加科学了。
  而关于人的本质的这种科学思想,恰恰是科学的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人是社会有机体的一分子,既不是孤立的个体也不是抽象的类。  所以,人是什么?人是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产物,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这就是说,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中,人的本质是不同的,因此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社会前进了,时代发展了,人是必然要变化的。我们不必说得远了,就从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随着社会关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人的欲望和需要,人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啊!而且必将继续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难道这些变化,会不反映在人性上、人的本质上吗?很显然,随着这样深刻的社会历史变化,人本身的这些明显变化,人们的人生观也是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的。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及其成果的运用,比如对人体基因奥秘的揭示,人类对人本身的认识,又大大地向前进展了。
    很显然,这使我们对人的本性的揭示也更深刻了。事实证明,对人的自然本性认识的深化,对人的社会本性的认识也必然相应地更加深化。我们应当有信心地预言,在未来的高科技发展时代,与社会关系的相应发展,人们的人生观水平将会提到更高的层次上去。
  所以,人们的人生观,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科学的昌明,而不断进步着。  这是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我们可以发现人生观进步的一个辩证过程:每个人都应当通过对社会的人的认识,反过来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历史实践已经告诉我们,没有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科学的人生观是无法形成的;但是,经验又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所以,在这里,我想请读者再认真体味一下苏格拉底那句有名的格言:“认识你自己吧。
    ” 。

2018-04-09

19 0

人是以前做过的事情和父母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一种生物,他的特点是思维比其他低等生物发达

2018-04-09

17 0

参见字典即可。

2018-04-09

48 0

回答这个问题无须长篇大论。 人有人道,兽有兽道。兽道是在掠夺自然资源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概括地说就是丛林法则。人道是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共同劳动中发展完善起来的,简要地说就是分工合作,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互为服务。在“人”这个种群中,自觉以人道律己的,谓之真正的人;以兽道为行为准则的,就不是人,而是衣冠禽兽。

2018-04-09

18 0

有历史典籍,能把历史典籍当作镜子以自省的动物。

2018-04-09

49 0

    这个问题仔细分析起来可以写一本书,简单来说一句话——人是趋利避害的,同时有良知的动物。人跟猴子有99%的相似,不同处在人有良知,有道德,有精神。 所谓善人即当良知与趋利避害冲突时,服从良知,用良知压制利益。
  而恶人即当良知与趋利避害冲突时,为了利益,埋没良知,丧尽天良,不择手段,无恶不作的人。  在这时说性善性恶都无意义,说性善,人却会为利益埋没良知,说性恶,却会有良知抑制利益。
  “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这句话倒有几分道理,但还不彻底,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人可以自由选择做野兽还是天使,同时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哲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哲学
考古学
传播学
伦理学
管理学
语言学
历史学
哲学
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