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宗教

关于皈依

法师您好,我是一位初学佛的弟子,现在想要皈依,不知道何时还有皈依的法会。谢谢。

全部回答

2011-05-05

0 0

    学诚   所谓“念佛七”,是佛教徒密集修行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注重这种胜会。随着修学佛法岁月的增长,以及对佛法理解的逐渐深入,我觉得念佛法门这样一个万修万人去的殊胜法门,自佛法流传二千五百多年来,总是弘扬得不够甚至于修习念佛法门的人,对这个法门还多少存有这样那样的迷惑和不解。
    为了增强大家对佛法的信心 ,特别是念佛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今天我重点讲两个问题:一、怎样念佛;二、什么是真正的皈依。   第一个问题:怎样念佛?   念佛,说起来很简单,但要把一句佛号念好,那就不容易了。
  六字洪名,要念到集于一心,丝毫不乱,谈何容易!大家想想,七天来,自己有没有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可能还有相当的距离。  这样一个非常殊胜的佛七我们都难以达到一心不乱,更何况平时自己一个人念佛,就更不容易了。
  平时好端端的一个人,并且有意、有决心要把一句佛号念好,都不容易做到,到临命终的时候,就更难以把这句佛号念好。如果存侥幸心理,没有真正下苦功夫念佛,而盼望临命终时西方三圣及诸圣众前来接迎,那只能是自己的愿望而已。
    如果平时念佛不能做到一心不乱,积聚福慧资粮,临命终时西方三圣、莲池海会诸大菩萨哪有可能来迎接我们!这并不是佛、菩萨不怜悯众生,而是因为我们往生的条件和资粮还不具足。   若希望临命终时往生极乐国土,平时就要准备好资粮,并且要有充足的资粮。
  譬如你要去北京、上海,你要计算好往返的旅费,车费要用多少,吃、住要用多少,先要估计一下自己的资粮够不够,才有资格谈去北京、去上海的设想。  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也是一样的道理,常常要自问有没有具足这样的资粮。
     念佛最关键的就是一心不乱,为什么强调一心不乱?如果一个人每一个念头都是圣号,则念念与佛相应,内心的烦恼就没有了。圣者与凡夫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烦恼。佛的境界,无论根本的烦恼、粗重的烦恼、微细的烦恼,一点都没有;菩萨和罗汉还有一些微细的烦恼和习气存在;凡夫则八万四千烦恼样样都有。
    我们凡夫要把这八万四千烦恼一个一个地断掉,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佛经里告诉我们,至少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能够把八万四千烦恼断除干净。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是一个天文数字,真正讲起来,每一个人在六道当中轮回,可以说是没有开头的,也即是说不知已经过了多少的年月,这个时间是非常漫长、无法计算的。
       人人都知道轮回的痛苦,那怎么才能脱离轮回呢?这就要“修证”。佛法就是指导我们修证的。所谓“修证”,修就是修行,证就是证果、证道。什么叫修行呢?修行就是断烦恼!烦恼怎么断?一个一个的断,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
  想把把烦恼全部断掉,就要靠念佛。一句佛号就足以降伏八万四干烦恼,《金刚经》里面讲:“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怎么样安住?怎么样降伏自心?降伏其心就是降伏烦恼;降伏烦恼,内心才能够安住,经文中谈了很多很多的空,空什么?就是把内心的烦恼去掉,让内心的烦恼空掉,把我们白己的内心摆平。
    念佛,就是要培养这个功夫。一句佛号提起来,把我们内在的一切烦恼统统降伏。   常常听佛学院同学以及许多居士谈到:念佛的时候,越念烦恼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平时的烦恼更多,只是你不知道、没有发觉而已。
  每个人一天24个小时都都处在烦恼之中,身、语、意三业,都是烦恼的表现,所以才会造种种的北。  念佛的时候,佛号与烦恼是相对的,如果佛号无法把烦恼伏住,烦恼就会依然出现,为什么没有把烦恼伏住?从根本上讲也就是没有做到一心不乱,所以大家来参加念佛七,就是要培养一心念佛的能力。
     如何培养一心念佛的能力呢?   首先就是要发真实心。恐怕很少人敢说我能把一句佛号念好,但尽管如此,一个长期念佛的人跟一个初学念佛的人的境界品完全不一样的,一个直心实意念佛的人和一个马虎应付念佛的人的感受、体会也完全不--样。
    也就是说,我们念佛,应该真真实实发心去念,不是应付场面,不是虚情假意。其次,对教理、对念佛的方法,要时常去思索总结,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已的念佛方法和理论。三藏十二部都是佛菩萨所知的法,如果我们照搬大藏经里的内容,就变成我们站在佛菩萨的境界上说话。
  这样的境界,在座的诸位都达不到,因为佛菩萨是大彻大悟的人,而我们都是没有成就,或者说是成就非常不够的人。  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修行的下手处,站在自己的起点上,真心实意地用功念佛修行,这是极其重要的。
     有许多人,信佛的时间虽长,对佛法的认识却没有进步。甚至有一些居士,今天这个庙、明天那个庙,天天跑来跑去,对庙里的佛菩萨圣像也好、对出家人也好,甚至对整个佛法都麻木不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原因很简卑,在寺庙没有学到自己应该学的佛法内涵,所听、所看、所学的都是世间上的是是非非、无明烦恼。
  佛法没有学进去,反而加重了内在的烦恼。这样的话,对一个发心学佛的人,就很不值得。所以学习佛法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理论指导。   常常说教、理、行、果。  教是佛陀的言教、祖师的语录,包括这次佛七期间几位法师的开示也都是属于教法。
  教法是说明佛法道理的。这个道理,不是中道实相的境界,而是借他的理论、借他的言教以及他所表诠、所说明的道理,去实现理、行、果的部分。所以教是言诠,理是义理,行是实践,果是证明。我们常说要理论指导实践,修学佛法的次第也是这样,依教明理,依理起行,依行证果,这是一套完整的体系。
    如果仅仅把握行的部分,没有相应的教理作基础和引导,就很容易盲修瞎练;如果是全身心投入教理的研究,没有将其付诸实践,也只会坐成口头活计、嘴上功夫,没有现实意义。所以教、理、行、果必须紧紧地结合起来。
     下面说第二个问题:什么足真正的皈依?   大家从皈依开始,受戒、念佛、持戒等等,其实都是行的部分。  无论在家的居士,还是出家的法师,如何建立一种对佛法真正的信心,在行持方面真正能够用得上功夫,并保持这种信心不退失?我们知道,整个佛教是以佛法僧三宝来体现的。
  所谓佛宝,是由各种各样的佛像,大的、小的、木雕的、泥塑的、铜铸的等等来体现;法宝是指经典,藏经阁上供奉的大藏经以及各种各样出版流通的经典;僧宝,是指受过比丘、比丘屁戒的出家众。     皈依三宝不仅是对居士而言,叫出家众也同样要皈依三宝。
  皈是回归,依是依靠,我们只有依靠三宝,在佛法的行持上才有力量的源泉。对佛宝和法宝往往没有多大的争议,对僧宝很多人在认识上就不是很明了,甚至有偏差和错误。其实皈依僧完是皈依十方法界一切凡夫僧、贤圣僧,而不仅仅是指为你举行皈依仪式的某位法师。
    皈依仪式是表示,某某法师代表僧团承认你是佛教徒,做一个证明而己。现在还有皈依证,其实是一种凭证,为什么要凭证?是怕皈依的人多了忘记掉,所以发一个凭证给你。这只是外在的皈依,最主要是内在的心有没有皈依,这一点很重要。
  拿到皈依证并不等于你皈依了,正如拿到戒牒并不等于你得到戒体了,你内心里真正皈依佛法僧三宝,有证没证都是一样的。     在现实牛活当中,有不少人皈依以后,他就忘记了僧宝,忘记了僧宝就会渐渐忘记丁佛法,忘记了佛法就会忘记佛教。
  也就是说如果内心中没有完整的僧宝概念,就等于内心中没有完整的佛教概念。如果这样,你是不是一个佛教徒就很令人怀疑。比如说你在自已的家里,你对自己家庭里所发生的事情从来不管、从来不关心,那么请问你还是不是这个家庭里的成员?佛教徒也是如此,好多人学佛时间越长,信心越退失,原因就在这里。
    他的内心对佛法的完整概念已经模糊,甚至丧失掉了。   如何在自已的内心培养出对住持三宝里面“僧宝”。的信心力量,这一步非常重要。用通俗的话来讲,我们应该找某一位法师认认真真、实实在布地学习佛法。
  你必须从这一步开始,否则的话你可能在各个地方看到很多不如意的、看不惯的现象,这佯在你内心当中三宝的形象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受到破坏,你对三宝的信心就建立不起来,所以,建立一个完整的三宝概念非常重要,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力量源泉。
       在社会上,工人也好、农民也好、医生也好,各行各业想要有成就的话,郁必须要有老师做引导,更何况我们出离生死这样一件大事、更需要老帅,需要善知识,需要憎宝。世上虽然也有自学成才的,们他如果遇到问题,一样还要去请教老师,况且向学成才的人毕竞是非常少的,你看世上拿硕士、拿博士的,都要经过小学、中学、大学,都必须经过这样的次第;在小学、中学、大学,都需要老师帮助我们,以使自已成就。
    我们佛教徒也是如此,需要很多的老师来帮助我们,用他们学佛多年的经验、方法来帮助我们,使我们能学得到正信的佛法,真正地断烦恼、了生死。   既然需要苦知识来引导我们,我们就要鉴别自己最需要的善知识。
  比方讲你比门走到一个地方迷路了,你要问路,就必须去问一个熟悉这条道路的人,走下去才不会错。  问路须问明白人,我们学习佛法也如此,必须问确实明白这种道理的人,这是很重要的。
     知道了善知识的重要性,我们还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你自己,第二个方面是与善知识,就是与老师的关系。   自己这方面是最关键的因素。我们都知道要发心学佛,要修行,要成佛,怎么做才正确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发心。
    发心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求觉悟的心,觉悟就是智慧,一个觉悟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他所做的事、所说的活都能够符合佛教的标准,都能为大众所接受。我们没有觉悟,说的话、做的事不但有局限性,有时甚至会是错误的,这样当然不能得到别人的接受。
  为什么会错呢?就因为你有烦恼。   我们刚刚谈到觉悟,你会说我难道没有觉悟吗?能不能讲我没有觉悟?这是个问题。  我们怎么觉呢?大部份人所有的,是知觉和感觉。知觉和感觉不一样,知觉就是我知道了某某人、某某事,然后觉得怎么样怎么样,这叫知觉;感觉是凭你感性的认识,然后你认为如何如何。
  我们现在仅仅停留在知觉和感觉的基础上,知觉和感觉的底线还是贪瞋痴烦恼,还是以根本无明作为底线。  如果对我好的、对我有利的,就觉得这位法师不错,那你的心底还是以烦恼为根本。
  如果你真正觉悟,你所做的事、所说的话就会为了大家,为了维护整个佛教的利益与形象。区别就在这里。   所以要能够觉察,我们发心学佛是为自己,还是为了一切众生,根本就在这里。如果是为了自己,那还是贪瞋痴;如果是为了一切众生,那才是真正发心学佛。
    比如说有些同学喜欢打坐,他说打坐身心可以避免很多的躁动,很舒服。如果你每天对这个境界很贪恋,贪恋打坐舒服的那种感受,这依然还是一种贪心。同样,如果我们非常喜欢做一件事,一直地做,也很可能会引起贪心。
  比如写宇、画画、看书,甚至拜佛念佛,时间一长也会变成一种习惯,习惯以后,就会认为我每天如果没有念这么多的经,如果没有念这么多的佛,就不会成佛。     我们要断烦恼、要成佛,不在于你念多少句佛号,或念多少部经典,关键的是你用不用心。
  所以,不是说念得越多越好,也不能说一定要怎样才叫做 “修行”,如果没有智慧做引导,就会变成执著,修行出现偏差的大都是过于执着的人。不管做什么事,如果不是用智慧做引导,那么你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以贪瞋痴与无明烦恼为根本的。
    这方面我们要认真去讲究,这一步能做好的话,你一天当中,行、住、坐、卧、衣、食、住、行才能保持正念分明,能够保证用不断的佛号声降伏我们内心深处的根本烦恼。   我们知道了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真正找到了善知识,或者说你认为某某法师的话可以相信,你就根据某位法师的话去做,去修行,去用功。
    你深信不疑,已经确定了那位法师作为自己行持上的老师,那么确定了以后,还要避免两种过失。第一种过失:有人找到老师以后,深信这位法师是佛菩萨再来,他说的话全部是对的,于是就天天亲近、恭敬、请教,非常关心照顾,无微不至。
  这是一种过失,一种毛病,久而久之很容易把世俗上的习气带到佛教里面来,也就是你关心照顾过头了。  一个在家居十,或者佛学院的同学,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呢?另一方面,你并没有按法师的话去做,很多问题起码要身体力行后,你才能问第二步怎么做。
  这像世间学一门技术-样,老师告诉你怎么做,上午告诉你的还没有做,下午又去问怎么做,那告诉你再多的佛法,对自己的修行也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对于老师告诉你的每一种方法,你必须踏踏实实认真下功夫去做,这个是很重要的。
  第二种过失:你皈依了法师所代表的僧团以后,你却从来不亲近法师,从来不问佛法,自己各个寺庙跑来跑去,这样做也不对,这样也很难把佛法学好。第一种过于频繁亲近和接触,法师没有这么多时间,你也没有真的去做,虽然有这么多的佛法甘露,而我们不能很好地受用,就变成浪费了,对你自己没有起到作用,犹如夏天的洪水一样反而成为一种灾难;第二种脱离了僧团,脱离了僧宝,佛法对你的力量就犹如冬天的瀑布一样,很小很微弱,再不注意的话就迷失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我对师父这么虔诚、这么关心,难道不对吗?当然不能说你完全不对,但却不是最明智的。在这方面我们无论是居士也好,佛学院的同学也好,都要去注意。
  有些人剃度出家以后,就不听师父的话,这样也不对。这两种过失都要避免,应保持适度,这种适度可以保证法师对我们在佛法上的加持力量的连续性。     我们如何才能对一位法师,对善知识建立真正的信心和恭敬心呢?这方面我们要注意。
  首先你要体察到这位法师是自己法身慧命的来源,教法、证法功德的来源,我今天要是佛法有进步,都是因为这位法师的关系。这种在思想上的体认非常关键。其次,你要充分去了解,知道这位法师的功德,他对佛法的教法、证法、弘法的功德,这样你对这位法师的信心才会具足,否则的话你就会容易观察到他的过失。
    如果他的功德你不知道,那你怎么能够生起恭敬心和信心呢?   我们要观察法师的功德,而不要一味去观察法师的过失。就如我们都有父母,我们的父母有没有过失呢?当然每一个人的父母都有过失,因为父母亲又不是佛菩萨,当然会有过失。
  那我们作为子女的如何来对待父母的过失呢?如果你天天看到白己父母的过失,你就会不孝顺他;同样你对师父、法师,观察到他的过失,你肯定不会恭敬他。  如果说你一直念父母对白己的恩德,那不管父母再怎么样,你一定对他很恭敬,很孝顺。
  为什么你的恭敬心培养不起来?原因在你天天观察别人的过失,而没有觉察别人的功德,恭敬心自然培养不起来。我们知道,对父母不孝的人不管功德做得多么大,事业多么成功,学业多么高,都是为世人所不齿的。  我们作为佛弟子也是如此,对师长、善知识、僧宝不恭敬的话,就难以建立起对佛法的信心。
     另一个问题是,你真正知道了师父的过失,或者说你知道了父母的过失以后,你自己要如何来化除、溶解内心里面这种烦恼的症结。比如我到那个庙,我就看不惯这位法师,下意识地看不惯,甚至看到这个人或听到这个人的名宇内心就起烦恼,如果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来化除这样的烦恼呢?这要有方法。
    首先不要压抑自己。就像我们一个房间里面有很多灰尘,你拿一个东西来遮盖这些灰尘,能盖得住吗?不可能。不管拿什么东西来盖,灰尘还是遍布你的整个房间。你必须意识到这房间里面有灰尘,而灰尘正如我们内心深处的烦恼一样,必须知道我内心里面有这许多烦恼,正确对待它,否则这些烦恼就去不掉。
    断除烦恼绝对是要有方法的,要多思考,刚才说不要压抑,要思维,思维我们所看到的,或者所听到的,这个师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观象,是虚妄相还是真实相?是凡夫相还是贤圣相?我们内心里而有没有那种能力来判断?犹如一幅字送到你而前,你能不能鉴定出来是不是真的,这幅字是好还是不好?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是一个书法鉴赏家,一看就知道大概是什么年代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就有分辨和鉴定的能力。
       其次,要深信因缘果报,我们常常在佛经里看到水的比喻,鱼看到水是宫殿,天人看到水是琉璃,饿鬼看到水变成猛火、浓血。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众生看到的境界就不一样,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
  比如佛看到众生在造业的时候非常同情,非常慈悲,而社会上有一些人,看到别人造业、造罪的时候,不加以制止,反而还会鼓励他去造业造罪;也可能有些人会遣责他。  但是关键在哪里呢?我们要去帮助他。
  那你会说我这个做弟子的怎么能够帮助师父呢?   如果师父有过失,我们要正确地对待,也要想办法帮助他,而最要紧的是内心不能存有一种决定见。所谓决定见,就是说不能有常见和断见。常见者会认为师父什么都行,他说的话不会有差错;断见者会认为师父全部不对、全部不行。
    我们往往很容易落入这样一种常见和断见的烦恼之中,用世俗上的话说,就是很容易会因人废事和因事废人。   做学生也好,做居士也好,看到某位法师的过失,你首先要想到他不是佛菩萨,他肯定会有过失,而且他也在改、也在修行,这样你心里就不会一百去想这位法师有什么过失了,如果你这个烦恼化解不了,反而对自己会有非常人的伤害。
    哪天这个法师把自己的过失都已改过来了,他已经没有这个过失了,而你的内心还天天在挣扎,过失天天在加重,那是很划不来的。我们这些出家的同学在这方面一定要去正确对待,否则你把别人的过失当成真实的境界来对待,并且在自己的思想当中形成常见,那对自己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这样很可能在你一生当中所增长的全部都是过失,全部都是罪过。
       佛陀在世的时候,根基好的众生一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能生起敬仰心,皈依佛陀,接受佛法,然后修行证道。但是一些外道,还有比如提婆达多,他就觉得佛陀没什么了不起,甚至他想要当“新佛”,想篡夺佛陀的地位。
  这跟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关系。所以去一个庙里面,你如果没有学到好的东西,没有学到真正的佛法,那也说明你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够。  要善于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佛学院的同学也是如此,要善于发现自已的不足,这样你才会不断进步。
  你加入一个团体,进住一个寺庙,要取长补短,把好的东两学到手,你才是真正有善根福德因缘。你是好人,一定遇到的都是好人;你是麻烦的人,到哪里都会遇到麻烦的事。   只有把我们的恭做心培养起来,我慢才会去掉;恭敬心培养不起来,我慢就会不断地作怪。
    我们的福报不够,会遇到有缺陷的法师;反过来说,你在世间要找一个完全没有过失的法师,能找得到吗?可能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找。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培养自己对三宝、特别是对僧宝的恭敬心 ——这是我们学习佛法必须闯过的第一天。
     恭敬心培养起来,信心才会增长。  如果这点你都没有做到,想要深入佛法,势必难上加难。只有把我们对法师的恭敬心、信心真正建立起来,那么法师教我们的念佛法门,你才能深信不疑;同样,你对法师很恭敬,法师才会告诉你真实的佛法。
  因为我们不是来佛门里凑热闹的,我们皈依佛门是要断烦恼、了生死的。   在这念佛的七天当中,常住安排好几位法师给大家讲开示,我想大家肯定收获颇多,也会有很多的感受,当然也会有很多不能融会贯通的地方。
    所以我今天下午给大家讲的内容,不仅仅对居十,也是对佛学院的同学,对在座的每一个人,甚至对我自己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我自己学佛的心得,你照这样去做,去修行,就会进步得更快,修行的层次就会提升得更高。
  出家众也好,在家众也好,要把佛法的智慧贯注到八识田中,这样的话我们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念佛也好,肯定每一天都会进步。  佛学院的每一位同学,要发心不断充实自己,修持佛法,使自己真正对佛法比较有深刻的体悟,毕业以后回到全国各地,把各地的道场都能够真正住持起来,弘化一方,带动当地的居士开展念佛活动,带动当地的信徒们真正根据佛陀的言教去修持。
     我们常住在硬件建没方而逐步增加,但是总的来讲还是不够用,所以在整个法会过程当中,后勤方面、组织管理方面多少有些缺失、不足的地方,请大家谅解。  但是我们会尽量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让以后的念佛法会跟其他有关的佛教活动办得更好。
  当然,修行念佛,这是最主要的。大家佛七结束以后,回到各个地方,要继续念佛;不仅仅要念佛,更要发大心,要发生死心,思念人命无常,思念生死痛苦,思念三宝的力量、三宝的功德,忆念善知识的功德,这样,自己对佛法的信心一定会增长,对念佛往生西方极乐国土的信心也一定会增长。
       把一句佛号念好,是我们一生当中的大事,这句佛号念得好,生死得度就谈得上;如果念不好,把握性与可能性就很低了。希望大家一起共同努力!   阿弥陀佛! 。
  

2011-05-05

70 0

农历4月初八,是释迦摩尼佛的诞辰,寺庙都举行法会,办理皈依,你最好提前一两天去,有时是前一天。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宗教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军事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