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08年奥运会?
长期持有就是持有到你认为牛市结束的时候。
天涯论坛上ao4 的《开放式基金不适合长期投资》让我吓出一身冷汗。转摘部分内容如下:
文的大部分内容可能都是错的,请阅读者慎重对待。
我认为大部分开放式基金不适合长期投资。
1,长期投资的艰巨性。很多朋友都是在牛市接触到开放式基金的,被它的赚钱效应所吸引,基金投资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专业投资知识也可以赚钱,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以前的散户是被庄家玩弄于指掌间的,现在大家借助开放式基金这个渠道入市,已经聚沙成塔成为了股市上资金量最大、底气最雄厚的松散利益集团。
牛市里谁都知道捂股是王道,在牛市的强趋势上升格局里,不考虑人性来说...全部
长期持有就是持有到你认为牛市结束的时候。
天涯论坛上ao4 的《开放式基金不适合长期投资》让我吓出一身冷汗。转摘部分内容如下:
文的大部分内容可能都是错的,请阅读者慎重对待。
我认为大部分开放式基金不适合长期投资。
1,长期投资的艰巨性。很多朋友都是在牛市接触到开放式基金的,被它的赚钱效应所吸引,基金投资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专业投资知识也可以赚钱,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以前的散户是被庄家玩弄于指掌间的,现在大家借助开放式基金这个渠道入市,已经聚沙成塔成为了股市上资金量最大、底气最雄厚的松散利益集团。
牛市里谁都知道捂股是王道,在牛市的强趋势上升格局里,不考虑人性来说,任何一次因为恐惧而卖出都是错误。针对的解决办法有很多,本质上是要克服“恐惧”和“贪婪”,这点说易行难,真能做到那么离大师级别已经不远了,我有一个比较肤浅的办法可以尝试:避免倒金字塔策略。
关于倒金字塔策略问题以前已经有过介绍,我转贴一下相关内容凑凑字数。
引用格罗克。马克思的一句话:“经过个人奋斗,我终于从一无所有转为极端贫困。”在牛市里红利再投资不断地把分红放回股市,自然能拿到良好的复利效果。
可是这么做有一个潜在的风险:倒金字塔型策略。
倒金字塔型策略,不断地将所有的利润都投入同一个基金(股票),增 们的风险暴露。它的结构非常不稳定,当股市逆转时,倒金字塔容易倒塌。有位前辈说过“……这种方法非常流行,其效果是如此惊人,以至于很多人的第一次买卖也就是他们的最后一次买卖。
”股市里不是比谁能赚得更多,而是谁能活得更久。不能忘记,这是世界上最艰巨的市场。
最后一个例子是关于股神杰西•利弗莫尔的。杰西•利弗莫尔因为准确预测到1929年-1930年的大崩盘并从中牟利而闻名于世。
1931年初,他的个人财富高达3000万美元。在他的一生里,杰西•利弗莫尔一直把股市赚来的钱都投回到股市中去,一点都不留下以防不测。股神56岁时,可能和他的酒鬼妻子有关,他的财富顷刻化为乌有。
两年时间里杰西赔光了所有的老本。1934年3月4日,他宣布破产,债务高达200万美金。
杰西•利弗莫尔从来没能挽回损失,1949年11月28日,他走进Sherry-Netherland饭店的酒吧,喝了两瓶马提尼酒后,他掏出笔记本写下了最后的遗言:“我的人生是个失败,我的人生是个失败,我的人生……”。
然后走进洗手间,掏枪自杀。
简单说,基金投资的倒金字塔策略就是红利再投资,不断把自己的收益放回股市去滚雪球,这样做可以起到良好的复利效果,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举例(这个例子是贺振宇老师告诉我的,谢谢贺老师教诲),某甲有资金100万,投入股市上半年收益50%,达到150万,下半年股市爆挫某甲资产跌50%,降低到了75万。
求算数平均数应该是不亏不赚,但实际上因为某甲运用了倒金字塔策略把股市盈利又返回到了股市所以受到的损失更大。
针对现在股市火热的行情,如果因为恐惧而产生了退缩的想法,那么或许可以先把自己的收益提出,转化为MONEY,这样既可以保持牛市带来的收益,也大大降低了股灾时所付出的损失。
多说一句,大部分投资者对基金的认知都是从基金公司的官方宣传得知的:比如“高手选择红利再投资,新手选择现金分红”,仿佛现金分红方式没有可取之处一样,这是偏颇的。首先基金公司的分红默认是现金分红,这是证监会规定的,我国的强制法律,现金分红就是分钱,红利再投资就是分基金份额,现金分红不掏赎回费,红利再投资不用申购费。
二者都有各自的长处,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高下之分。
咳咳,高中时我出了名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现在看来非但没长进反而更加堕落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牛市里说长期投资说定期定投有可能并没有考虑到长期投资的痛苦和折磨。
定期定投这个名词据说是牛市里出现的(实际情况我没有确认到,Baidu不出),熊市里没有基金公司敢提,04、05年定期定投就代表着不断亏钱,而且明知道黑暗无光没有希望还是要把自己的血汗钱砸进去实在是需要对长期投资的精神领悟得非常透彻。
当然也需要自己的另一半自己的父母丈人丈母娘支持才行。
一般认为长期投资的关键是时间要长,入场时点并不关键,这里我还是举出东京日经225指数的例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经225指数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牛市,涨势凌厉异常,最高点位38957点。
出来混迟早要换还,市场疯狂透支了未来多年的涨幅,从最高点开始长期走熊,到今天17年以来一直没有收复失地,截至2007年4月13日收盘在17363点,还没到历史高点的一半。
这是一个惨痛的案例,日本八十年代和我国现在有相似之处,房价股价双高,通货膨胀,本币升值压力等。
现在我国股市毫无疑问也是透支了未来多年的涨幅,如果现在进行长期投资,势必需要经历一长段非常痛苦的熊市,眼看自己的资产不断缩小。也许有朋友会指出日本人股市的17年还不够长,不能算长期投资,我已经做好了99年的准备。
那么我只能表示对大家长远的宏观战略眼光的钦佩。只要国家不垮,没有发生全面战争,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在大历史观的角度来看一定是长期走牛的,这点毫无疑问。但是是不是所有在牛市里决定做长期投资,期望现在的十万在未来能复利到几千万的朋友都有如此高的革命热情,我表示疑问。
2,长期投资基金产品没有考虑到基金公司的道德风险和管理风险。
一般的基金公司成立不过3年时间,只看一家3年时间的股份有限公司就决定把自己的后半生托付给它管理是值得商榷的。基金公司的本质是什么?为人民服务还是盈利?
随便举几个例子:
业界口碑最好的最有百年老店相的被无数高手称赞的上投摩根公司06年主打产品成长先锋基金经理唐健老鼠仓事件,这新闻实在是太悍然了。
大成300指数基金的奇怪分红,净值表现连续多日与目标指数变化严重不符,彻底丧失指数基金的意义。(具体请见“6个人小世界/银行理财”的《投资者教育,从大成沪深300分红开始》,链接:
在银行系基金里口碑很好的交银施罗德公司的交银精选,2月15日的规模竟然高达236。
89亿份。
部分基金在限量认购100亿规模结束后开申购封闭赎回。
我想说的是,投资者有意长期投资,可是基金公司未必目光有这么长远,也许官方宣传的长期投资只是美丽的谎言。
3,开放式基金的高换手率。
以前看报纸,国外成熟市场基金评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换手率,这东西在我国是被隐讳的,需要自己拿计算器啪啪啪算。国外开放式基金的换手率平均25%,而我国06年水平大约是200%到400%左右。
长期投资开放式基金的困惑在于,基金投资管理团队的持股并不是长期投资,等于是投资者长期雇佣了一个职业波段操作手打理自己的财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