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唯识学”是什么?!

"唯识学”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05-06-04

0 0

    中国大百科全书 weishi 唯识(卷名:哲学) vijāptimātratā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重要术语之一。意谓世界一切现象都是心识所变现,心外无独立的客观存在。
  亦称“唯识无境”。这种观点认为有情的“识”可分为八种:前五识,谓能了别外界对象的眼、耳、鼻、舌、身等识;第六识,谓有想象、思考等统觉作用的意识;第七识,谓作为潜在的自我意识的末那识;第八识,谓作为前七识的根本及核心的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内藏着被命名为种子的能产生世界各种现象的精神因素,故又称为“藏识”或“种子识”。从阿赖耶识能维持种子及身心器官这一方面说,又被称为“执持识”。唯识的认识论,就是由识分成“见分”(认识的主体,亦即认识的能力或作用)及“相分”(认识的客体,亦即反映在主观上被认识的形相),然后由见分去认识相分。
    此时的经验,可以给阿赖耶识造成新的印象,形成新的种子。世界万物只是阿赖耶识内藏的自性各别的诸法名言种子的显现,故说境依识起,唯识无境。“唯识无境”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宗教理论与宗教实践的基石,也是中国佛教地论学派,摄论学派以及法相宗的基本观点。
   方广锠 【 唯识 】 《 佛学大词典 》    梵语vijn~apti-ma^trata^。
    音译毗若底摩?炖唷J叮葱闹咎澹胧侗湎种馕奕魏问翟冢莆ㄊ丁<慈衔崛俗约盒耐庵镄闹钕窒蠼杂砂耸蹲蕴逅湎种鞴郏郑┯肟凸郏ㄏ喾郑纸鲜抖韵笾嗨菩巫词游哪谥跋袼诚侄衔翟谑涤校易魑鲜抖韵笾锞匙蕴澹ū局剩┮啻影⒗狄吨兄肿颖渖饰ㄊ兑酝馕奁渌翟冢莆ㄊ段蘧常蚓萃蛴写邮端渲庖澹莆ㄊ端洹4死砺奂诔晌ㄊ堵劬矶?煞治?一)因能变,又作因变、生变;所有之存在皆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变生。
    (二)果能变,又作果变、缘变;其结果在八识上起主观与客观之区别,而向对象作用。观心觉梦钞卷下分为以下二种道理说明:(一)熏习道理,即生变之义,种子系由自心之作用深植于识中。
  (二)转变道理,即缘变之义,由识变现见、相二分。   法相宗之根本教义,说唯识之相,以五位百法不离识者,即为总门唯识或不离门唯识;五位之中,心王是识之自相,心所为相应于心王作用之心理活动,色法为识所变现,不相应法为以上三位之分位假立者,无为法为以上四位之实性,依此等理由显示唯识者,称为别门唯识。
    别门唯识之说系为愚者分别能所而说明,故又称虚妄唯识、不净品唯识、方便唯识。初地以上之菩萨能了悟唯识之理,证得唯识无尘智,而存有真识者,称为真实唯识、净品唯识或正观唯识。
  成唯识论卷九列举对唯识教理九种疑难(唯识九难)之答释。唯识九难即:唯识所因难、世事乖宗难、圣教相违难、唯识成空难、色相非心难、现量为宗难、梦觉相违难、外取他心难、异境非唯难。     此外,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末分类诸经论之唯识说为五种唯识,即:境唯识、教唯识、理唯识、行唯识、果唯识。
  又该宗之修行有所谓五重唯识观。   华严宗称三界皆是一心所作,列举十重唯识等说明,即:(一)相见俱存唯识,(二)摄相归见唯识,(三)摄数归王唯识,(四)以末归本唯识,(五)摄相归性唯识,(六)转真成事唯识, (七)理事俱融唯识,(八)融事相入唯识,(九)全事相即唯识,(十)帝网无碍唯识。
    若究其极如帝释宫之网珠(因陀罗网),一中含有一切,一切中各具一切,重重无尽,事事无碍。如以十重唯识配当于五教,则初三为始教说,次四为终教及顿教说,后三为圆教之说。但华严经大疏钞卷三十七,将假说之唯识列为小乘之说。
  [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五、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三、成唯识论述记卷七末]       【 唯识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梵语摩怛刺多M&amacron;trat&amacron;,此译曰唯。
    梵语毗若底Vijñapti,此译为识。梵语倒置之为识唯,通常为Vijñ&amacron;namatrav&amacron;da。唯者简别之义。
  简别识外无法,谓之唯。识者了别之义。了别之心略为三种,广有八种,谓之识。然则唯识者为三识或八识之复名数,非唯一识之义也。  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云唯心,唯识论就了别之义而云唯识,其体一也。
  又唯心之名,通于因果,唯识之称,唯在因位,三种者:初能变(第八识),二能变(第七识),三能变(前五识)也,八种者,眼识乃至阿赖耶识也。义林章一末曰:‘识者心也。由心集起彩画为主之根本,故经曰唯心。
  分别了达之根本,故论称唯识。  或经义通因果,总言唯心。论说唯在因,但称唯识。识了别义。在因位中识用强故,说识为唯,其义无二。二十论云:心意识了,名之差别。’唯识述记一本曰:‘唯言显其二义:一简别义。
  遮虚妄执,显但有识,无心外境。二决定义。离增减数。略唯决定有此三故。广决定有八种识故。’问唯识之言,谓有八种之识,除八种识体之外,更无余法乎。  答不然,言唯八识者,谓一切诸法不离八识,非言八识之外无余法也。
  凡诸法分别为五法:一心,二心所,三色,四不相应,五无为,此中前四者为事,后一者为理,称曰五法事理。此五法事理,皆不离识,故称唯识。以第一之心,乃识之自相,第二之心所,乃识之相应法,第三之色,乃心与心所之所变,第四之不相应法,乃心与心所及色之分位差别,第五之无为法,乃前四法之实性故也。
    又唯之言,取遮遣遍计所执性,识之言,取依他圆成之二性。唯识论七曰:‘唯识言有深意趣。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真如。识自相故,识相应故。
  二所变故,三分位故,四实性故。如是诸法皆不离识,总立识名。唯言但遮愚夫所执离诸识实有色等。  ’义林章一末曰:‘梵云毗若底,此翻为识。识者了别义,识自相,识相应,识所变,识分位,识实性,五法事理皆不离识。
  故名唯识。’楞严经五弥勒菩萨之言曰:‘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 唯识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又名唯心,谓世间诸法,唯心识所现,因一切法皆不离心识,故名唯识。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舞蹈
文学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