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学院怎么样
九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现有22个二级学院,165个本专科专业,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程天民院士和中国科学院严陆光院士等学者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受聘为九江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受聘为九江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陈绵水教授,是阿姆斯特丹大学经济学博士,留学荷兰归国学者;院长甘筱青教授,是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留学法国归国学者。 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湖之畔的九江学院,近年来各项事业跃上葱茏,“竞知向学、厚德笃行”校训深入人...全部
九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现有22个二级学院,165个本专科专业,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程天民院士和中国科学院严陆光院士等学者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受聘为九江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受聘为九江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陈绵水教授,是阿姆斯特丹大学经济学博士,留学荷兰归国学者;院长甘筱青教授,是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留学法国归国学者。 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湖之畔的九江学院,近年来各项事业跃上葱茏,“竞知向学、厚德笃行”校训深入人心,校容校貌日新月异,师生员工意气风发,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2010年3月17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李肇星作客学校濂溪讲坛时说:“九江学院山青水秀,生态环境优美,在这里读书真是太幸福了。” 2010年,九江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万余名新生。
风景秀丽、充满活力、学风良好的九江学院热烈欢迎有志青年报考。 发展:弦歌不断探新路 九江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1年,由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的但福德学校。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九江四所院校合并组建九江学院。
九江学院实质性合并以来,学校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知难而上,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要务,注重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不断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凝聚特色,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一手抓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育质量;一手抓外延发展,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学校占地2700多亩,建筑面积12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80余万册,电子图书200余万册,在职教职工20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36000人,学校走出了一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之路。
新区校门两侧的浮雕,其一是表现濂溪学堂及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它引导广大师生思索如何做人;其二是表现白鹿洞书院及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它引导着广大师生思索如何做事做学问。
漫步九江学院校园,一座现代化的大学校园,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三湖两湾,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崭新的教学楼、鳞次栉比的学生公寓,令人赏心悦目;新颖别致的体育馆、设施先进的实验楼,功能齐全;塑胶田径场、篮球场上,闪动着学子们矫健的身姿;绿荫下,花坛间,不时可见莘莘学子捧读的身影…… 队伍:人才辈出展生机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提高整体办学能力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
学校实施了“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策略,明确提出:教师队伍建设要以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科研的综合能力为重点;以构筑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者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
学校采取了三项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聘请一批。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开发建设方面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理念,实施特聘教授计划,先后从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请了100多位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院士、博士生导师、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
二是培养一批。大力选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三是引进一批。采取优惠政策引进了100余名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此外,学校还陆续出台了“六大政策”支撑教师队伍建设,即:一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
二是拔尖人才和骨干教师重点培养政策。三是关于聘请“特聘教授”的有关政策。四是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的政策。五是青年教师岗位培训政策。六是选派骨干教师国内外高访,国内作访问学者和外语培训政策。 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学科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从学历结构看:在1800余名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有550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近900人;现有教师中,有研究生导师38人;有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等62人;江西省高校名师5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1人。
学科:突出特色上台阶 学科专业的改革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九江学院走内涵发展道路,积极实施“质量工程”,大力加强特色学科群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校大力推进“山江湖”重点学科群建设工程,在省内外已逐步产生影响并获得声誉。 一是积极依托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文化资源构建学科群。学校以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为引领,形成了以“陶渊明研究”、“青阳腔戏曲研究”、“庐山宗教文化研究”、“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庐山旅游与建筑文化研究”和“九江历史文化研究”为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群体,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
2010年6月,由省文化厅批准的我省高校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学院研究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九江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0年5月14日,九江学院与郑州大学“书院文化之旅——千年之辩”活动在白鹿洞书院拉开帷幕。
这是一次接续千年的古老书院之间的对话,也是当代大学生们体认传统文化、思考当代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 二是积极对接九江沿江开发及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学科群。学校以沿江产业开发研究中心为引领,做强相关工科专业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带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通讯与信息工程、企业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报关与国货运、营销与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发展。
三是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构建学科群。学校以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为引领,做强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保护等学科,带动植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湿地保护和水体生态修复,生态旅游开发等学科发展,已取得一系列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学校还与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开展全面合作,积极参与国家级青年创业基地建设。 走进九江学院,你会感受到这里浓郁的学术氛围。高品位的濂溪讲坛,经常诚邀院士、专家来校传经讲学,使师生可以一睹鸿儒名师的风采,享受人文和科学精神的大餐。
一批著名专家、学者讲学中所展示的学术视野和大家风范,对师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学校每年开展读书节、专业知识竞赛、跨院系结联谊学习小组等各类活动,经常召开考研经验交流会,鼓励学生考研。毕业生以乐群敬业、作风朴实、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深受社会欢迎。
有不少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走进九江学院,你会感受到这里活泼的青春气息。校园内,每天精彩的课外活动不断呈现:创业与成才访谈沙龙、奇思妙想创意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T恤露天展、校园绿化设计大赛、寝室设计大赛等等,各具特色,富有创意,吸引着众多学生参加;学校每年一次的科技文化节、体育文化节、英语文化节等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
涵盖文化、娱乐、体育、科技等各类的60余个学生社团,为校园增添着一股股活力,激发着学生的创新热情,洋溢着闪亮的青春精神。其中英语协会、浪井文学社获“江西省优秀示范社团”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校学子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竞赛、全国校园DV、摄影作品展示会、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优秀成绩。
科研:锐意创新结硕果 较强的科研能力,较高的科研水平,是办好一所大学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也是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必须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队伍。
为了开创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学校采取了多项举措。第一,注重对教师创新、创造、原创精神的培养,树立严谨治学、勤于思索、努力钻研、奋力攻关、勇攀高峰的优良校风。第二、鼓励教师瞄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三,充分发挥特聘教授的作用,安排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在特聘教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第四,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近几年,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每年投资近3000万元用于教学设施建设。
目前,学校有各类实验室(中心)162个。其中,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和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亿元。
上述举措均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学校共有140多项纵向科研项目被批准立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3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5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1项;省级项目30余项;签订的横向合作项目有20多项。
获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3项;各类科研课题经费超过800万元。此外,学校还与九江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联合开展了百名博士与百家企业的“百博挂百企”对接活动。通过对接活动,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力优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帮助九江市经济健康、持续、科学发展。
合作:对外交流谱新篇 学校十分重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现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爱尔兰、日本、俄罗斯、柬埔寨、泰国、新加坡、印度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已招收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200余人来校学习医学和中文等专业。学校积极聘请外籍教师和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国际农村医学教育中心得到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大力资助,学校被列入江西省“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医学人才”的高校。
学校作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积极参与海外华文教师培训工作。 学校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拓宽办学渠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同柬埔寨王家学院、柬埔寨加华银行等合作建立了柬埔寨第一所孔子学院。
2009年12月22日,在柬埔寨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孔子学院挂牌仪式,并誉之为“中柬人文交流的里程碑”。习副主席殷切地嘱托我校:“九江学院一定要尽力支持柬埔寨王家学院孔子学院的工作。这是柬埔寨第一家孔子学院,一定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柬埔寨培训更多的懂汉语的人才和汉语教师”。
学校同牯岭美国学校协会、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合作在庐山设立九江学院庐山学堂,并已陆续接收美国学生来校学习;加强了与同济大学、郑州大学和南昌大学等高校在学科建设、相关研究领域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学校每年选派教师赴国外讲学,选拔学生赴国外实习和就业。学校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今年继与泰豪科技集团合作建设九江学院泰豪文化创意学院之后,学校又与361度(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协议正式签订,双方将在科学研究、管理高层培训、教师入企挂职、学生实习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友好合作,为在产业创新中实现高校优质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共享、为科研成果转化、双师型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九江学院正在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就业:扎根基层显本色 九江学院以提高毕业生就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和途径,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促就业。并把毕业生就业率列为目标管理年度考核的核心指标,层层落实,形成全校一盘棋,共同关心、帮助、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拓展素质促就业。学校强化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大力加强课堂教学和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是加强指导促就业。跟踪和分析单位招聘和毕业生应聘情况,建立网格化就业跟踪服务体系;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和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让毕业生拓宽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针对每一个毕业生自身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四是信息服务促就业。组织专门力量通过网络检索和发布各地招聘会信息,开展重点单位推介、就业指导和政策等咨询。同时,以学校就业信息网为平台,帮助毕业生分析经济形势对就业的影响,帮助毕业生正确定位,调整心态。
五是拓宽渠道促就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互动方式,充分利用校友联谊会等平台,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一些国内知名企业纷纷来校招聘。引导毕业生积极报名各地选调生、“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
六是基地联动促就业。学校建立了500多个实习基地,实现了学生和企业的直接对结。在各地建立大学生就业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增设相关专业和学科,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七是引领创业促就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协会和大学生就业再指导协会,组织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验实践。八是重点帮扶促就业。积极配合江西省“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中国示范项目”,使一部分处于弱势状态的毕业生参加“职前教育网络学堂”进行免费的系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培训,优先推荐。
近年来,九江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却稳步提升。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优秀人才或优秀企业家,学校2007届毕业生刘鹏飞从四百元起家创业,从小小孔明灯做起,在短短两年半之后,现在的年产值达到七千万,书写着全国大学生创业的传奇,中央电视台先后两次播出了刘鹏飞创业的故事,激励了全国众多大学生走上了创业路。
筚路蓝缕,弦歌不辍;春风化雨,桃李满园。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江西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江西省安全小区”、“全省优秀和谐校园”、“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单位”、“江西省卫生庭院”、“江西省园林化单位”、“全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单位”、“省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师培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宿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民族宗教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西省高校档案工作评估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走出了一条既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规律,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又好又快发展之路的九江学院,正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热忱欢迎2010年广大高考学子报考九江学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