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夏至三更便数伏"中的是如何得来的

从小就听老人们讲"夏至三更便数伏"但是究竟这个"更"是如何计算,就没有几个人能讲清楚了.请大家多帮忙吧,谢谢了!!!!

全部回答

2007-12-20

176 0

    古人入夜以更点计时。换算现在时间,7点初更,9点二更,11点三更……如此类推。所以11点到1点我们就说“半夜三更”。 但你误听了一个字。把“庚”听成“更”了。这话其实是用来计算三伏天的。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全年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由于每年庚日与夏至、立秋节气间隔的日子有不同,“中伏”可能有20天,三伏就变成共有四十天。
   若已懂什么是“夏至”和“庚日”,下面的解释可以掠过——   所谓夏至、立秋属于24节气。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一周(360度)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不知有否记错),把360度按角度分成24份,每份交界的时刻就是节气。
    古人每两个节气就算一个太阳月,用一则天干地支去记录。   由于古人喜欢把年、月、日、时都用天干地支记录。例如今年丁亥年,天干是丁、地支是亥(亥就是猪的意思,所以也叫猪年)。
  月的区分按节气,例如现在07年12月,在节气大雪(12月7号)之后小寒(1月6号)之前是壬子月。  日也是顺序排下去,今天是戊子日。   “庚日”就是指天干是“庚”的日,例如今天天干是“戊”,后天的天干就是“庚”。
  天干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循环排列。 。

2007-12-20

183 0

我国古代还有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的方法,叫五夜或五更,情况如下。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黄 昏 甲 夜 一 更 19—21 人 定 乙 夜 二 更 21—23 夜 半 丙 夜 三 更 23—1 鸡 鸣 丁 夜 四 更 1—3 平 日 戊 夜 五 更 3—5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理工学科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数学
化学
天文学
环境学
建筑学
工程技术科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心理学
物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