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阁首辅大学士?
中国古代历有帝相之争,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的关系十分微妙。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相当大,往往引起皇帝的担心和戒心,总想削弱宰相的权利,实现绝对的皇权。
因此,明太祖在杀胡惟庸后裁撤了中书省,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达2000年的宰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
这样虽然使皇权提高到无可比拟的高度,但皇帝的工作量实在过于庞大,揽权的代价就是累死自己。所以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当时这些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秘书职,帮皇帝分担工作。
明成祖(1360年—1424年)始开内阁于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正式有“内阁”之名,仁宗、宣宗、英宗时有三杨(...全部
中国古代历有帝相之争,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的关系十分微妙。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相当大,往往引起皇帝的担心和戒心,总想削弱宰相的权利,实现绝对的皇权。
因此,明太祖在杀胡惟庸后裁撤了中书省,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达2000年的宰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
这样虽然使皇权提高到无可比拟的高度,但皇帝的工作量实在过于庞大,揽权的代价就是累死自己。所以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当时这些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秘书职,帮皇帝分担工作。
明成祖(1360年—1424年)始开内阁于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正式有“内阁”之名,仁宗、宣宗、英宗时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入阁,多所扶正,海内清平。此时的内阁,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办公厅。
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其本身官阶在尚书、侍郎下,但实权甚重。
稍后,以尚书、侍郎入阁办事,兼大学士,加官至于一品,位望益尊。此时的内阁,就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了。
其中大学士中居首者,就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特别是明世宗嘉靖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也即今天的总理。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