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法律

什么是刑法司法解释?

什么是刑法司法解释?

全部回答

2018-03-14

53 0

    在刑法理论上,关于如何对刑法进行解释,存在主观解释论与客观解释论之争。 主观解释论认为,法律是立法者为社会一般人设计的行为规范,表达了立法者希望或不希望、允许或不允许人们从事什么样的行为的主观愿望,因而法律应该具有明确性。
  就刑法而言,刑法应以成文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应受何种刑罚处罚。  依据法律规定的行为规范,人们就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设计自己的行为方式,预见到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
  法律的明确性同时促使法官严格依法办案,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权力,禁止法官滥用职权,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即使是犯罪人也不应受到法外制裁。法律的安全价值由此得到保障。法律的这种可示人以规范的明确性是安全价值的保障。
    因此,任何对法律的解释都是对立法者在立法时表达的立法原意的理解,亦即找出立法原意。由于这种法律解释的主张以立法原意为认识目标,企图达到立法者的主观状况,因而被称为法律解释上的主观解释理论。
   客观解释论认为,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法律解释必须符合实际的社会生活。因此,所谓客观,在词义上是指客观的社会现实的需要,以此对应于主观解释理论主张的立法者的主观状况。  客观解释论者指出,法律并非死文字,而是具有生命的、随时空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行为规范。
  立法者一旦颁布了法律,法律便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地并越来越远地脱离立法者而独立自主地生存下去,并逐渐地失去了立法者赋予它的某些性质,获得了另外一些性质。法律只有在适应社会需要的情况下才能保持活力。
    激进的客观解释论者认为所谓立法意图只是一个纯 属虚构的概念。从否定立法意图开始,法官对法律的解释逐渐演变成在法律解释的名义下对法律的创造,即法官造法。在上观点中,激进的客观解释沦显然有悖于解释一词的原义,从而混淆了立法与司法的界限。
  解释一词,字面含义是指分析说明。  解释不同于创作,而颇类似于翻译,它是以一定的客体(往往是文本)为前提的,是在对文本所包含的意义的理解基础上的阐发。创作虽然要有所本,但其所本的客体并非一定的文本,而是直接面对社会生活的—种精神性创造。
  立法,根据马克思的说法,是将一定的客观规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认下来。  虽然马克思在说明立法对客观规律的反映时使用翻译一词,但这只是借喻而已。立法是否反映客观规律或者反映得好坏,这是评价立法的一个客观标准。
  但立法者在立法时有着充分的自由度。解释则有所不问,它受到文本的制约,不像立法那样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确立,而是一种从隐到显的阐发。法律解释即是如此,它只是把已经或者应当包含在法律文本中的意义 (可以称之为立法意蕴)阐发出来。
    因此,离开了法律文本的意义,像激进的客观解释论者所主张的那样,从根本上否认立法意图的存在,就已经不是在解释法律,而是在创制律了。因此,只有从解释的特定含义出发,才能进一步阐发如何解释的问题。
  
  我认为,刑法解释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不得僭越刑事立法权,坚持严格解释。  刑法的严格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申出有利于被告人解释的原则。”当然,刑法解释又不能拘泥于立法原意,而应在立法意蕴所允许的范围内,使刑法解释起到阐明立法精神,补救立法不足的功效。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法律
法律
民事
离婚
刑事
经济
遗产
工伤
公司法
诈骗
其它
拆迁
个税
股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